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五里雾

五里雾

后汉书.张霸传》附张楷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后汉张楷字公超,隐居弘农,学者随之,所居成市。好道术,能为五里雾。后华山南有公超雾市(查阅后汉书、解释之)。旧以此用为神仙法术,或堕入迷惘之中的典故,常说“如堕五里雾中”。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卷四《镜槛》诗:“五里无因雾,三秋只见河。”

幼学琼林》卷一:“束先生精神毕至,可祷三日之霖(见束皙祷雨);张道士法术颇神,能作五里之雾。”


【典源】《艺文类聚》卷二引吴·谢承《后汉书》 曰:“河南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作三里雾,自以不如楷,往以学之。”《后汉书·张楷传》亦载。

【今译】 后汉张楷字公超,隐居在华阴山中。他有道术,能使五里地方圆的地方起雾。裴优也能制造三里的雾,认为自己道术不如张楷,前往向张学习。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扑朔迷离、难窥真相的事物; 也用以形容雾。

【典形】 公超旧谷、公超雾、华阴学雾、五里公超雾、五里雾、张楷雾、作雾楷、张超迷离雾、五里无因雾、五里仙雾、三里雾、雾迷三里。

【示例】

〔公超旧谷〕 明·袁宏道《华顶示同游樗道人》:“公超旧谷犹疑雾,方朔前生解役雷。”

〔公超雾〕 宋·陈与义《赵虚中有石名小华山》:“炉烟巧作公超雾,书册尚避秦皇城。”

〔华阴学雾〕 宋·杨亿《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华阴学雾还成市,彭泽横琴岂要弦。”

〔五里公超雾〕 宋·黄庭坚《和范信中寓居》:“它时无屋可藏身,且作五里公超雾。”

〔五里雾〕 宋·钱惟演《致斋太一宫》:“楼迷五里雾,坛独九枝灯。”

〔张楷雾〕 宋·文同 《华山》:“岩头漠漠卫卿云,谷口纷纷张楷雾。”

〔作雾楷〕 宋·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云蒸作雾楷,火灭噀雨巴。”


【词语五里雾】  成语:五里雾汉语词典:五里雾

猜你喜欢

  • 陆氏橘

    同“陆绩橘”。唐岑参《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诗:“仍怀陆氏橘,归献老亲尝。”【词语陆氏橘】   汉语大词典:陆氏橘

  • 哭竹

    同“哭笋”。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况在将来,迷信破了,便没有哭竹、卧冰。”【词语哭竹】   汉语大词典:哭竹

  • 介山之隐

    源见“绵上隐”。称有功不求赏而避世隐居。清钱谦益《母刘氏赠恭人》:“不愧介山之隐,亦已足矣。”

  • 不轨不物

    轨:指礼法准则。物:指典章制度。 谓行事不合制度准则。语出《左传.隐公五年》:“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北齐书.帝纪.总论》:“既不轨

  • 额手称颂

    同“额手称庆”。《野叟曝言》五十七回:“须臾,任公等喜孜孜的陆续出来,诉说所以,没一个不咋舌惊叹,如醉如梦,额手称颂,欣喜欲狂。”见“额手称庆”。《野叟曝言》57回:“须臾,任公等喜孜孜的陆续出来,诉

  • 自郐无讥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 公子札〕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自《郐

  • 唾壶敲缺

    同“唾壶击缺”。宋张炎《台城路.寄姚江太白山人陈文卿》词:“叹千里悲歌,唾壶敲缺。却说巴山,此时怀抱那时节。”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先祖旦釜公《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

  • 非偶

    源见“齐大非偶”。谓不适当的婚配或不相称的配偶。《宋书.武帝纪中》:“自以地卑位重,荷恩崇大,乃以庶孽与德文嫡婚,致兹非偶,实由威逼。”清李渔《奈何天.软诓》:“家奴何氏,不幸遇奸谋,失身非偶。”【词

  • 捷足先登

    见“疾足先得”条。见“疾足先得”。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9章1:“身躯肥大的高司令瞪圆那只独眼想开口的时候,被他的对手~了。”【词语捷足先登】  成语:捷足先登汉语大词典:捷足先登

  • 万绪千头

    形容事物繁杂纷乱,头绪很多。明 贾仲名《升仙梦》第四折:“桃腮点嫩朱,柳眉愁未足,万绪千头,一点情舒。”郭沫若《牧羊哀话》:“但这万绪千头,我不知道该从何处说起呢!”参见“千头万绪”。见“千端万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