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管仲列传》:(管仲曰):“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鲍叔牙)不以我为不屑,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春秋时,齐相管仲十分感激鲍叔牙对自己的知遇之恩。管仲三战三
同“学捧心”。清 周士琦《思佳客》词之一:“从来怕见初弦月,才学蛾眉便学颦。”【词语学颦】 汉语大词典:学颦
源见“馀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馀韵无穷。南朝 梁沈约《咏筝》:“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意谓老狼向前进会踩着胡子,后退则会绊着尾巴。后因以“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宋李纲《谢复观文殿大学士表》:“惟信古太过,而欲为曲突徙薪之谋,故与物多违而每致
西汉淮南王刘安秘藏在枕头里的珍贵典籍,《鸿宝》是其中的篇名,内容是神仙方术秘诀之类。后以“枕中鸿宝”为典,泛指珍秘的书籍或用以咏神仙道士。【出典】:《汉书》卷36《楚元王传附刘向传》1928页:“上(
同“泽枯之惠”。明 沈榜《宛署杂记.宫庄》:“其生也有乞怜之仁,其没也有泽骨之惠。”
《吕氏春秋.具备》:“巫马旗短褐衣敝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捕鱼)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
《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些;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些。后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喻指人或
源见“榆枋之见”。喻适性自乐。明袁宏道《夏五望日兴德寺纪游》诗:“近水终怜鹜,飞抢且笑鹏。”
指:头发直立。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庄子.盗跖》:“盗跖闯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见“怒发冲冠”。清·刘大櫆《〈马湘灵诗集〉序》:“湘灵命酒连举十馀觞,大醉欢呼,~,已复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