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千变万化

千变万化

极言变化无穷,不可捉摸,周穆王西巡昆仑返国途中,有人向他进献了一个名叫偃师的巧匠。周穆王问他有什么本领。偃师答道,随便您要求什么我都可以达到。不过我已经造了一件小玩意,您不妨先看一看。过了几天,偃师带着一个人来见周穆王。周穆王问他,和你一块来的是什么人,偃师答道,这是我制造的一个演员。周穆王很是吃惊,看他走路,跑步,前俯,后仰,实实在在是个真人。按一下他的下巴,便唱起歌子,而且还很合旋律;摸一下他的手,便跳起舞来,而且很合节拍。变化无穷,人想叫他干什么,他就按人意思来办。穆王以为他是个真人,便和他最宠爱的盛姬以及其他美人一起观看表演。表演快要结束时,偃师带来的表演者竟然向周穆王周围的侍妾美人投出挑逗的目光。周穆王大怒,立即下令要杀掉偃师。偃师十分害怕,当即把他带的那个人拆散罗列在地上,让周穆王看,都是由皮革,胶漆,木头、黑白颜色拼凑起来的。周穆王走到跟前仔细一瞧,所有内脏、皮骨齿发全然俱备,但都是假的。再把它们安装起来,便又象刚才见到的那个人一样。试着摘掉他的心,嘴就不能说话;摘掉肝,眼就不能看;摘掉肾,脚就不能迈步。周穆王才高兴地叹道,人的技巧简直可以和老天相比了。下令在后车上载着它返回国都去了。

【出典】:

列子·汤问》:“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至不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曰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翌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钡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缚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

【例句】:

西汉·贾谊《鵩鸟赋》:“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


并列 形容变化极多。语出《列子·周穆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廖辉英《红尘孽债》:“中侃,任何工作都有它单调的一面,日复一日,哪能~? 但人总是得有起码的稳定性才行。”△用以描写客观事物或主观意识的变化。→变化无穷 变化多端 瞬息万变。也作“千变万态”、“千变万状”、“千变万轸”。


【词语千变万化】  成语:千变万化汉语词典:千变万化

猜你喜欢

  • 呵壁问天

    后汉.王逸《天问序》:“屈原放逐……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后常以“呵壁问天”形容文人发泄愤懑和牢骚不平。唐

  • 张华见陆云

    《晋书.张华传》:“陆机兄弟志气高爽,自以吴之名家,初入洛,不推中国人士,见华一面如旧,钦华德范,如师资之礼焉。”晋朝时候,吴郡名士陆机、陆云兄弟,初到洛阳,便去拜访学者名宦张华,钦佩其德范学问,一见

  • 百城围

    同“百城书”。清黄遵宪《代柬寄诗王兰谷并问诸友》诗之二:“袖留孤刺在,书自百城围。”

  • 郤枝

    同“郤诜丹桂”。唐罗隐《东归别所知》诗:“邹律有风吹不变,郤枝无分住应难。”【词语郤枝】   汉语大词典:郤枝

  • 逐黄鹄

    《楚辞》战国楚.屈原《卜居》:“宁逐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战国楚诗人屈原在《卜居》中有“宁逐黄鹄比翼乎?”之语,比喻要和凌空飞翔的天鹅比翼齐飞。后遂用为有凌云志之典。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

  • 亭长傲宾

    《文选》十晋潘岳《西征赋》:“长傲客于柏谷,妻睹貌而献餐。”李善注引《汉武帝故事》曰:“帝即位,为微行。尝至柏谷,夜投亭长宿,亭长不纳,乃宿逆旅。逆旅翁要少年十余人,皆持弓矢刀剑,令主人妪出遇客。妇谓

  • 披羊裘

    《后汉书.逸民列传.严光》:“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后汉时,严光知道老同学刘秀做了皇帝,一定要派人找他,就改名换姓,隐居在富春江畔,披着老羊皮袄钓鱼。后因以“拥羊裘”为咏隐士之典。宋.王以宁《水调

  • 及锋

    《史记.高祖本纪》:“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后因称乘有利时机,果断行动为及锋而试。

  • 趋舍指凑

    谓去就行止。趋:向往。舍:离去。《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日以月悔:意为积日至月,而悔前之非。汉高诱注:“指,所之也。

  •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朝:早晨。夕:傍晚。指早晨听到真理,到傍晚死去也无遗憾。形容对真理渴望的心情。比喻为达到追求真理或为实现某一愿望,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后因以“朝闻道夕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