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叱石成羊

叱石成羊

晋.葛洪《神仙传.黄初平》载:黄初平十五岁时,家里便让他到野外去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后其兄初起寻初平,遇一道士将其带到山里找到初平。“遂得相见。悲喜语毕,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东耳。’初起往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见之。’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

牧羊童黄初平入金华山修成神仙,能叱石成羊。后以“叱石成羊”用为宣扬道术玄妙和道家出世思想的典故。

梁.简文帝《仙客》诗:“穿池听龙长,叱石待羊归。”


兼语 比喻神奇。晋·葛洪《神仙传·黄初平》载,十四岁的黄初平与兄黄初起在山上放羊,道士把黄初平领到金华山一石屋里,授其神奇本领。他的哥哥寻来,只见白石,不见有羊。兄“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东耳。’初起往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例]这一带还流传着~的神话故事。△用于神奇方面。


【词语叱石成羊】  成语:叱石成羊汉语词典:叱石成羊

猜你喜欢

  • 南楼看月

    源见“南楼”。指登楼赏月游乐。宋戴复古《杜仲高自鄂渚下仪真》诗:“鄂渚三千里,南楼看月回。”

  • 王质烂柯

    源见“柯烂忘归”。谓醉心棋艺。《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仙家每每好此,所以有王质烂柯之说。”【词语王质烂柯】  成语:王质烂柯汉语大词典:王质烂柯

  • 弄潮儿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四“观潮”:“弄湖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唐宋.时盛行钱塘江观潮。善泅水的少年,以大彩旗、红绿小伞、彩缎等系于竹竿上,伺潮出海门,即百十为群,执旗泅于水上,称为弄潮

  • 相如草

    源见“登封草”。比喻散佚的名著。唐李白《宣城哭蒋徵君华》诗:“安得相如草,空馀封禅文。”【词语相如草】   汉语大词典:相如草

  • 舆薪

    一车的柴,比喻形大易见的东西。《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词语舆薪】   汉语大词典:舆薪

  • 岑牟单绞

    《后汉书.文苑传.祢衡》:“更著岑牟单绞之服。”注:“岑牟,鼓角士胄也。”岑牟,古代鼓角吏所戴的头盔。单绞,苍黄色的单衣。唐.皮日休《襄阳春游》诗:“岑牟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词语岑牟单绞】

  • 刺骨

    同“悬梁刺股”。唐孟简《惜分阴》诗:“刺骨情方殷,偷光思益深。”【词语刺骨】   汉语大词典:刺骨

  • 物极则反

    亦作“物极必反”。指事物发展到极度时,就会走向反面。美善和丑恶互相衬托,共同组成一个整体。事物发展到了极限就向相反方面发展变化,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环流”。【出典】:《鹖冠子·环流》:“美恶相饰,命曰

  • 红袖拂尘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世传魏野尝从莱公(注:宋寇准封莱国公)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或得常

  • 八凯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恺,或作凯。孔颖达疏:“恺,和也,言其和于物也。”后以“八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