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展草之恩

展草之恩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孙权时,李信纯,襄阳纪南人也。家养一狗,字曰‘黑龙’,爱之尤甚,行座相随,饮馔之间,皆分与食。忽一日,于城外饮酒大醉,归家不及,卧于草中。遇太守郑瑕出猎,见田草深,遣人纵火燕(音rè,点燃)之。信纯卧处,恰当顺风。犬见火来,乃以口拽纯衣,纯亦不动。卧处比(比,靠近)有一溪,相去三五十步,犬即奔往,入水湿身,走来卧处。周回以身洒之,获免主人大难。犬运水困乏,致毙于侧。俄尔信纯醒来,见犬已死,遍身毛湿。甚讶其事。睹火踪迹,因尔恸哭。闻于太守。太守悯之曰:‘犬之报恩甚于人。人不知恩,岂如犬乎!’即命具棺衣衾葬之。今纪南有义犬,高十余丈。”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九《杨生狗》。“晋太和(晋废帝年号,为公元三六六一三七一年)中,广陵人杨生,养一狗,甚怜爱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进退周旋)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音kuǐ,半步,跨一脚),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见与,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于已死,不得相与,馀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因下头目井。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人即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归。”

上面摘录了两个义犬救主的故事,第一个说的是三国时吴李信纯,养一狗名叫黑龙。有一天,信纯饮酒大醉,没等到家,就醉卧在野外草中。太守郑瑕打猎,放火烧荒,火势危及信纯。黑龙急跳入溪中,将身沾湿,环绕信纯四周洒水,使主人免遭灾难。第二则说的是晋时广陵杨生事,其前半段情节大致与李事相同。“展草之恩”旧常用为畜通灵性,知恩报遇的典故。

元.刘时中套曲《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前套)〔二煞〕:“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恨不得展草垂缰。”


猜你喜欢

  • 招之不来

    喻坚定不移,品行高抗。《史记.汲郑列传》“使黯任职居官,无以踰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贲、育:孟贲、夏育,皆古代勇士。【词语招之不来】  成语:招之

  • 载鬼一车

    《易.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高亨注:“爻辞所言乃一古代故事:有一睽孤(离家在外之孤子)夜行,见豕伏于道中,更有一车,众鬼乘之。睽孤先开其弓欲射之,后放下其弓而不

  • 荆王枕席

    同“荆王梦”。唐沈佺期《巫山高》诗之一:“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 车尘马足

    源见“望尘而拜”。借指宦途奔波。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亦为对长官的仰慕之词。宋洪迈《容斋续笔.李林甫秦桧》:“愿起贱微,致身此地……一旦别去,何时复

  • 不胫而走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胫,小腿。后以“不胫而走”形容事物传布迅速,风行一时。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

  • 兰言

    源见“金兰之友”。指情投意合的知心话。唐黄滔《薛推前辈启》:“遽起兰言,爰开金口。”【词语兰言】   汉语大词典:兰言

  • 邪叟

    源见“一钱太守”。本指汉时居住若邪山谷赠钱给刘宠的老人。泛指欢送的老人。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邪叟忘其西昃,龙丘狭其东皋。”【词语邪叟】   汉语大词典:邪叟

  • 垂拱而治

    《书.武城》:“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治天下。”《战国策.齐策五》:“当是时,秦王垂拱授西河之外,而不德魏王。”垂拱,谓垂衣拱手,形容无所事事,不费气力。后多用为颂扬帝王无为而治。《文选》卷四七王

  • 香水锦帆

    同“锦缆龙舟”。明吴昜《满江红》词之一:“香水锦帆歌舞罢,虎丘 鹤市精灵歇。”

  • 馀桃

    源见“分桃”。借指男宠之事。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君道》:“放丹姬以弭婉娈之迷,退子瑕以杜馀桃之惑。”《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如今世上人……误把些使气斗力好勇斗狠的认作英雄,又把些调脂弄粉断袖馀桃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