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折柳

折柳

“折柳”,或“折杨柳”是古代乐曲名,乐府诗题有《折杨柳》。北朝乐府民歌《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犹言行坐,躞蹀是小步行走的样子;座,同坐)吹长笛(行者和坐者都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这是一首写离别的诗。折柳赠别,是古代的风俗。“柳”与“留”谐音,折柳便是留客的意思;行客自己折柳,自然也是惜别的表示。

晋太康末,京洛有《折杨柳》之歌。在《乐府诗集》中,所收集的六朝梁、陈及唐人“折杨柳”曲有二十余首,其中大多是伤别之辞,而怀念边戍征人之作尤多。故诗文中常用“折柳”为惜别的典故,也用为送别或赠别的代称。

南朝梁元帝(萧绎)《玄览赋》:“已寤歌于‘折柳’,复行吟而‘采莲’。”(《文苑英华》一二六)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又权德舆《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雍陶《折柳桥》诗:“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词语折柳】   汉语词典:折柳

猜你喜欢

  • 维城

    源见“藩垣”。谓连城以卫国。《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传赞》:“襄贲励德,维城燕北。仁能洽下,忠以卫国。”《旧唐书.昭宗纪上》:“丙辰,韩建上表,请封拜皇太子、亲王,以为维城之计。”亦借指皇子或皇室宗族

  • 修纶悬众犗

    源见“钓东海”。指钓鱼。喻指办大事用大手段。唐韩愈《雨中寄孟刑部》诗:“东野继奇躅,修纶悬众犗。”

  • 骊唱

    同“骊歌”。清赵翼《将入都留别蓉龛诸人》诗:“连宵置酒烦《骊》唱,往日联裾似雁行。”郁达夫《梦醒枕上作翌日寄荃君》诗之一:“与君十载湖亭约,骊唱声中两度逢。”【词语骊唱】   汉语大词典:骊唱

  • 如登春台

    春台:春日登临游览之处。 好像春天登台览胜。 表示心旷神怡。语出《老子》二〇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宋.范仲淹《秋香亭赋》:“公曰:‘时哉时哉,我宾我来,缓泛迟歌,如登春台。’”述宾

  • 红叶字

    同“红叶诗”。宋晁端礼《蓦山溪》词之二:“绮窗深处,还解忆人无?碧云辞,红叶字,曾仗东风寄。”

  • 嬴女吹箫

    源见“乘鸾”。指秦弄玉吹箫升仙。亦泛指歌舞艺人献艺。宋刘辰翁《八声甘州.贺词》词:“看云华授策,麻姑擘脯,嬴女吹箫。”清方文《刘旋九招集韦园观家伎》诗:“湘妃垂手穿修竹,嬴女吹箫弄落梅。”

  • 测海窥天

    源见“管窥蠡测”。称赞佛家功行圆满。唐王维《能禅师碑》:“香饭未消,弊衣仍覆;皆曰升堂入室,测海窥天。”

  • 寇邓勋

    《后汉书.中兴二十八将传论》:“虽寇、邓之高勋,耿、贾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所加特进、朝清而已。”东汉中兴二十八将中寇恂、邓禹二人都是辅佐刘秀成就帝业的重臣。《后汉书》中有“虽寇、邓之高勋”句。后

  • 奔命

    闻命面奔赴。《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吴于是代巢、取驾、克棘、入州来,楚罢于弃命。”罢:通“疲”。后世“罢于奔命”泛指穷于应付而精衰力尽的意思。又作传达紧急命令解释。如《汉书.丙吉传》:“发奔命,警各

  • 不为家

    同“不言家”。唐韩翃《送刘将军》诗:“阙下来时亲伏奏,胡尘未尽不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