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斩蛟破璧

斩蛟破璧

张华博物志》卷八:“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河伯欲之,阳侯波起,两鲛夹船。子羽左操璧,右操剑,击鲛,皆死。既渡,三投璧于河伯,河伯三跃而归之,子羽毁璧而去。”鲛,通“蛟”。后因以“斩蛟破璧”形容气概豪迈。唐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斩蛟破璧不无意,平生自许非匆匆。”


【典源】 晋·张华《博物志》卷七:“澹 (tan) 台子羽渡河,赍千金之璧于河。河伯欲之,至阳侯波起,两蛟挟船。子羽左掺 (shan) 璧,右操剑,击蛟,皆死。既渡,三投璧于河,河伯跃而归之,子羽毁而去。”《太平御览》卷九三○引《博物志》,后作“河伯三跃而归之,子羽毁璧而去。”

【今译】 春秋时澹台灭明字子羽,为孔子弟子。传说他曾携带千金之璧乘船渡河,河伯想夺他的玉璧,派阳侯兴起大风浪,两条蛟龙夹持船边。子羽左手握璧,右手持剑刺蛟,全都杀死。渡过河后,子羽将玉璧投入河中,河伯又将璧送回,投了三次,河伯送回三次,子羽将玉璧砸毁而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不惧强暴,勇敢无畏。

【典形】 拔剑斩蛟、让璧、水神夺、澹台璧、与蛟龙争、与阳侯争、斩蛟破璧、让双璧。

【示例】

〔拔剑斩蛟〕 宋·苏轼《再过泗上》之二:“不用然犀照幽怪,要须拔剑斩长蛟。”

〔让璧〕 南朝梁·戴暠《月重轮行》:“浮川疑让璧,入户类烧银。”

〔水神夺〕 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骨瓦砚歌》:“舟行屡备水神夺,往往冥晦遭风涛。”

〔澹台璧〕 南朝梁·何逊《和刘咨议守风》:“本惭佽飞剑,宁慕澹台璧。”

〔与蛟龙争〕 唐·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后》:“路幽必为鬼神夺,拔剑或与蛟龙争。”

〔与阳侯争〕 清·黄景仁《得蒋良卿书》:“拔剑宁与阳侯争,肯及牖鬼谈生平?”

〔斩蛟破璧〕 唐·李商隐《偶成转韵》:“斩蛟破璧不无意,平生自许非匆匆。”


猜你喜欢

  • 徐稚置刍

    后汉徐稚吊郭林宗母丧,置生刍一束于庐墓前的故事。意思是引用《诗经》典故,表示对死者的称颂。《后汉书.徐稚传》:“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

  • 一觉庭槐

    同“一枕南柯”。宋 赵希迈《八声甘州.竹西怀古》词:“锦缆残香在否?枉被白鸥猜。千古扬州梦,一觉庭槐。”

  • 化碧三年

    源见“苌弘化碧”。谓忠心矢志长存。清 丘逢甲《有书时事者为赘其卷端》诗之一:“化碧三年血有痕,当年哀感满乾坤。”

  • 倡条

    源见“倡园花”。指杨柳轻柔多姿的枝条。《渔洋诗话》卷中引清 唐济武《再至金陵》诗:“鬖鬖风柳绿绿丝,略似倡条发披肩。”亦喻***。《随园诗话》卷九引清 陈楚筠诗:“新安山高江水遥,卷葹原不生倡条。贞魂夜

  • 熟读玩味

    细读而探索体味其中的深意。宋代朱熹编《小学.嘉言》:“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将圣人之言语切己。”语孟:指《论语》和《孟子》。【词语熟读玩味】  成语:熟读玩味汉语大词典:熟读玩味

  • 临海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汉武帝元狩四年春,卫青、霍去病率大军再次出击匈奴。“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帅师……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

  • 刘灵

    源见“刘伶好酒”。刘伶的别称。南朝 宋颜延之《五君咏.刘参军》诗:“刘灵善闭关,怀情灭闻见。”【词语刘灵】   汉语大词典:刘灵

  • 枕中编

    源见“枕中鸿宝”。指秘籍《鸿宝》、《苑秘书》。明张居正《赠贞庵王孙》诗之一:“白昼果能生羽翼,淮南何羡枕中编?”【词语枕中编】   汉语大词典:枕中编

  • 江东子弟

    项羽举兵反秦时,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西上,这是项羽起义军的基本队伍。《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权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

  • 藏山夜半失

    同“藏舟去壑”。宋黄庭坚《次韵师厚病间》:“藏山夜半失,鸟合归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