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杀风景

杀风景

唐.李商隐《杂纂》卷上记载:“花间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花下暴裩,游春重载,石筍系马,月下把火,妓筵说俗事,果园种菜,背山起楼,花架下养鸡鸭,对花啜茶,煮鹤烧琴”为“杀风景之事”。原指有损美景,败人雅兴之举。后泛指一些令人扫兴、不悦的遭遇。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这也是一张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


述宾 破坏美好景物。比喻败坏兴致。唐·李商隐《杂纂》卷上记载:“花间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花下晒裈,游春重载,石笋系马,月下把火,妓筵说俗事,果园种菜,背山起楼,花架下养鸡鸭为‘杀风景之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赏花韵事步月雅人,奈何与小人较量,致~?”△贬义。用于在兴高采烈场合,发生伤损美景事,使人扫兴。→大杀风景大煞风景 ↔兴致勃勃。 也作“煞风景”。


风景就是风光、景色。“杀风景”是什么意思呢? 风景能 “杀”吗?

“杀”,在这里指的是灭杀、毁损之意。风景被灭杀、毁坏了,人也就感觉了无生趣了。因此,“杀风景”就是毁损景物、败人兴致的意思。

那么,哪些情形谓之 “杀风景”呢?

唐·李商隐 《杂纂》卷上有详细记载,大凡清泉濯足、花上晒裈、背山起楼、焚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斫却垂柳、月下把火,等等,都称之为 “杀风景”。总之,凡与当时场景不协调者,大约皆可算作 “杀风景”之事。比如,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中写道: “龙华的桃花虽已开,但警备司令部占据了那里,大杀风景,游人似乎也少了。”

宋·蔡绦 ( tāo) 《西清诗话》记载说: “晏元献……有 ‘未向人间杀风景’句。”自此 “杀风景”之语颇著于世。


【词语杀风景】  成语:杀风景汉语词典:杀风景

猜你喜欢

  • 象译狄鞮

    同“象寄译鞮”。《吕氏春秋.慎势》:“凡冠带之国,舟车之所通,不用象译狄鞮。”

  • 安仁诔

    源见“潘岳悼亡”。喻指怀念亡妻的悼文。清董元恺《贺新郎.奉和何宫讲省斋闻雨悼清河君之阙》词:“一卷凄其安仁诔,肠断词中有画。”

  • 穆生醴

    源见“楚筵辞醴”。指汉代楚元王刘交为穆生准备的甜酒。谓受到礼遇。清吴雯《赠朱赞皇》诗之一:“荣设穆生醴,歌免冯驩鱼。”

  • 秀才村

    《北史.李裔传》:“〔李愔〕与从父兄普济并应秀才举,时人谓其所居为秀才村。”后因谓文人较为集中的居处为“秀才村”。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九:“此五人者,离随园不过二三里,老人不负住秀才村,故录之,亦

  • 辩如悬河

    同“口如悬河”。清唐孙华《赠赵松一》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岩电烂。”

  • 危左衽

    源见“微管之叹”。指忧虑民族危亡。宋陈与义《感事》诗:“公卿危左衽,江 汉故东流。”

  • 乌府

    《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来暮去,号曰‘朝夕乌’。”后因称御史府为“乌府”。唐 林宽《寄省中知己》诗:“门掩清曹晚,静将乌府邻。”亦借

  • 蝇随骥尾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后汉书.隗嚣传》:“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苍蝇附随在骐骥的尾巴上,便可腾飞

  • 狎鸟无机

    源见“鸥鹭忘机”。谓除机心俗念,与大自然融和。唐灵一《题东若兰》诗:“闲云不系从舒卷,狎鸟无机任往来。”

  • 季子裘

    源见“季子貂敝”。形容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唐殷尧藩《九日》诗:“壮怀空掷班超笔,久客谁怜季子裘?”宋陆游《舟中夜赋》诗:“千里风尘季子裘,五湖烟浪志和舟。”【词语季子裘】   汉语大词典:季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