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汉君识履

汉君识履

源见“郑履”。指君王极为熟悉重臣。北周庾信《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骖乘则晋侯停舆,来朝则汉君识履。”


【典源】《汉书·郑崇传》:“郑崇字子游,(傅)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今译】 汉代郑崇 (字子游),哀帝时提升为尚书仆射。多次求见哀帝谏争,哀帝也采纳听从。郑每次朝见都穿皮履,哀帝笑着说:“我都能分辨郑尚书的履声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直臣向帝王进谏; 或用以指尚书等帝王信用的大臣。

【典形】 革履旧尚书、汉君识履、汉履、汉庭曳履、履声、尚书履、识履、听履、曳履、郑履、识尚书之履、尚书无履声、着意履声。

【示例】

〔革履旧尚书〕 宋·范成大《郑少融尚书初除端殿》:“后日沙堤新宰相,当年革履旧尚书。”

〔汉君识履〕 北周·庾信《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骖乘则晋后停舆,来朝则汉君识履。”

〔汉履〕 宋·黄庭坚《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入侍》:“殿上给扶鸣汉履,螭头簪笔见秦冠。”

〔汉庭曳履〕 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汲县勒铭,方依崔瑗; 汉庭曳履,犹忆郑崇。”

〔履声〕 宋·苏轼《次韵朱先庭初夏》:“朝罢人人识郑崇,直声如在履声中。”

〔尚书履〕 宋·赵孟頫《送夹谷公分省陕西》:“暂辍尚书履,荣分陕右弓。”

〔识履〕 北周·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畴昔之邑,今兹成姓,识履传风,参舆留庆。”

〔听履〕 唐·杜甫《上韦左相》:“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曳履〕 元·白朴《梧桐雨》:“四海承平无一事,朝朝曳履侍君王。”

〔郑履〕 南朝梁·何逊《早朝车中听望》:“蘧车响北阙; 郑履入南宫。”


【词语汉君识履】   汉语词典:汉君识履

猜你喜欢

  • 庚癸

    源见“呼庚癸”。军粮的隐语。泛指粮食。清钱谦益《星士陈叟生子》诗:“人世但求庚癸足,生年更要甲辰雄。”【词语庚癸】   汉语大词典:庚癸

  • 耸壑昂霄

    耸:矗立;昂:高举。山谷耸立,高举入云。比喻大展才智,飞黄腾达。亦称“腾霄昂壑”。为隋吏部侍郎高孝基评价房玄龄时之语。房玄龄事迹见“千里犹面”条。史载,隋吏部侍郎高孝基素有知人之名,他对房玄龄评价极高

  • 四战之国

    此典指乐闲对燕王姬喜说:赵国是四面受敌经常作战的国家。后以此典比喻兵家必争之地。乐闲,乐毅之子。乐毅曾率燕军攻下齐国七十多城,燕惠王中了齐襄王的反间计,改用骑劫代替乐毅为将。乐毅害怕被杀害,就向西投降

  • 鵷鹭班

    源见“鹭序鵷行”。指朝见帝王时按官品次序排列的群臣。明 汤式《端正好.元日朝贺》曲:“鵷鹭班文僚武僚,熊虎队龙韬豹韬。”

  • 麋鹿泣姑苏

    同“麋鹿姑苏游”。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五:“鸱鹗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 贯日

    同“贯日白虹”。元王恽《经史总帅战处》诗:“千年带砺河山誓,输于汾阳贯日诚。”【词语贯日】   汉语大词典:贯日

  • 夜烛催诗

    源见“击钵催诗”。指夜间烛下赶写诗章。宋苏轼《次韵答刘景文左藏》:“夜烛催诗金烬落,秋芳压帽露华滋。”

  • 挥泪新亭

    源见“新亭对泣”。指悲痛国难。宋 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词:“堪叹挥泪新亭,算兴亡莫补、万分之一。”【词语挥泪新亭】   汉语大词典:挥泪新亭

  • 献玉

    源见“和氏之璧”。谓向朝廷国家献才智。唐陆畅《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词语献玉】   汉语大词典:献玉

  • 据鞍马援

    源见“马援据鞍”。借指老当益壮、思建功业的老将。宋陆游《亲旧见过多见贺长健戏作此篇》诗:“据鞍马援虽堪笑,强饭廉颇亦未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