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温八叉

温八叉

源见“叉手吟”。指唐代诗人温庭筠。《红楼梦》四九回:“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


【典源】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三:“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韵,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今译】 唐代温庭筠才思敏速,善作小赋,从来不起草稿。每次入试作赋,每叉手一次即作好一韵,叉手八次八韵已成。人称为温八叉 (吟)。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人富于才华,文思敏捷。

【典形】 八叉手、叉手万言、赋作叉手速、手八叉、手频叉。

【示例】

〔八叉手〕 元·方回 《八月二十四日宾旸华父》:“我有平生八叉手,兴来举酒尚洋洋。”

〔叉手万言〕 明·高启《送张贡士祥会试京师》:“入场叉手万言就,众目一叶惊先穿。”

〔赋作叉手速〕 宋·苏轼《袁公济和刘景文》:“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

〔手八叉〕 明·高启《送贾二进士归省》:“年少擅词华,曾看手八叉。”

〔手频叉〕 清·王摅《咏雪次东坡韵》:“闻道灞桥诗思好,朔风驴背手频叉。”


【词语温八叉】   汉语词典:温八叉

猜你喜欢

  • 金徽

    南朝梁元帝《秋夜》诗:“金徽调玉轸,兹夕抚离鸿。”原指金饰的琴徽,后借指琴。唐黄滔《塞上》诗:“金徽互呜咽,玉笛自凄清。”清钮琇《觚賸续编.越巢近体》:“几时卧空谷,终日抱金徽。”【词语金徽】   汉

  • 倡园花

    南朝陈后主《折杨柳》诗:“杨柳动春情,倡园妾屡惊。”隋江总和诗:“万里音尘绝,千条杨柳结。不悟倡园花,遥同天岭雪……共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后遂以称柳絮为“倡园花”,以杨柳枝为“倡条”,并喻***。【

  • 青眸

    同“青眼”。宋黄裳《与南京留守》诗:“泽国旌麾十几秋,一封曾去辱青眸。”自注:“裳昔年见公于霅上,已辱奖借。”【词语青眸】   汉语大词典:青眸

  • 日饮

    同“日饮亡何”。宋苏轼《次韵子由.椰子冠》:“天教日饮欲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 龙困鱼服

    源见“白龙鱼服”。喻指贵人或有才能的人遭受困厄。宋苏轼《哭王子立》诗之三:“龙困尝鱼服,羊儇或虎蒙。”

  • 人弃我取

    此典指白圭(Guī规)采用他人抛弃不要之滞销货物,我以廉价收买进来,待机获利的生财之道。后以此典比喻兴趣、见解不同于他人。白圭,战国时周(周考王分封弟揭小诸侯国,都河南〔今河南洛阳西〕)人。他提出贸易

  • 东皇

    司春之神。《尚书纬》:“春为东皇,又为青帝。”【词语东皇】   汉语大词典:东皇

  • 卫足葵

    源见“倾柯卫足”。指向日葵。借指善于自卫者。明阮大铖《燕子笺.合宴》:“待学丹心的卫足葵,一样儿向阳捧日。”【词语卫足葵】   汉语大词典:卫足葵

  • 孟博登车

    同“范滂揽辔”。明梅鼎祚《玉合记.杭海》:“古今治少乱多,以此孟博登车,祖生击楫。”【词语孟博登车】  成语:孟博登车汉语大词典:孟博登车

  • 逢桓扣角

    源见“宁戚饭牛”。谓贤才抓住机会打动君王以求用世。明徐渭《与员外王公书》:“然逢桓扣角,实切于衷;遇盖弹刀,每兴愚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