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

指春秋时齐桓公之两位大臣管仲、鲍叔牙交情深厚。后以此典比喻最亲密、最知心之好友。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后人因其谥敬,称“管敬仲”。颍上(颍水之滨)人。少时与鲍叔牙友善。齐桓公即位,任鲍叔牙为宰(掌王家内外事务),鲍叔牙坚辞不就,极力推荐管仲为相(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之最高官)。管仲对政治、经济、军事、官制都有改革,注意选拔人才,治理国家。从此齐国大振。后帮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曾说:“我起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道经商,分财利时我自己多分,鲍叔不认为我是贪财,而知道我是贫困。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艰难,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顺利与不顺利之区别。我曾经几次做官几次被主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贤,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几次参加战斗,几次败走,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年老母亲。公子纠(齐襄公之子,齐襄公死,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失败,召忽(齐国人,辅佐公子纠)为此自杀,我被囚禁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节有亏为羞耻,而是以功名不显赫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是鲍叔呀。”此典又作“管鲍”、“深知在叔牙”、“夷吾鲍叔”、“分金管鲍”、“管鲍金”、“鲍叔知”、“管鲍之好”。

【出典】:

史记》卷62《管晏列传》2131、2132页:“管仲曰:‘始吾困时,尝与鲍叔贾(gǔ古,作买卖),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指多次)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贤),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qiè切,胆小),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例句】:

唐·杜甫《贫交行》:“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唐·李嘉祐《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雅望归安石,深知在叔牙。” 宋·曾巩《论交》:“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 元·孟汉卿《张鼎智勘魔合罗》:“更做道钱心重,情分少,枉辱末杀分金管、鲍。” 元·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且食夷、齐粟,休分管、鲍金。”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管鲍之交,名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 现代·郭沫若《再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


偏正 管、鲍,管仲和鲍叔,战国时齐国的名臣。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语出《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之交者。”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各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褒义。用于描写情谊深厚。→管鲍分金。也作“管鲍之好”、“管鲍贫交”。


【典源】 《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 (gu),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史记·管晏列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管仲 (字夷吾) 为齐桓公丞相后,感叹说:“我年轻穷困时,曾与鲍叔牙一起经商,分钱时自己分得多些,鲍叔知道我不是贪财,而是因为太穷。我曾为鲍叔办事而办得很糟糕,鲍叔知道我不是笨,是因为时机有顺利不顺利。我曾三次做官,三次被罢免,鲍叔知道我不是不贤,是因为不逢机遇。我曾三战三败,鲍叔知道我不是胆怯,是因为家中有老母。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自杀,我受辱成了囚犯,鲍叔知道我不是无耻,知道我不计较小节而耻于不能名扬天下。真是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释义】 后以此典指彼此知心,友谊深厚; 也指这样的朋友。

【典形】 鲍叔知、分金管鲍,管鲍、管鲍金、深知在叔牙、夷吾鲍叔、管鲍襟期、鲍叔义、管仲与鲍叔、鲍叔深知我、知心岂忘鲍、管鲍谊。

【示例】

〔鲍叔知〕 明·李东阳《斋宿和鸣治韵》:“仓黄不负黄公意,浅薄终惭鲍叔知。”

〔分金管鲍〕 元·孟汉卿《张鼎智勘魔合罗》:“更做道钱心重,情分少,枉辱末杀分金管鲍。”

〔管鲍〕 唐·杜甫《贫交行》:“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管鲍金〕 元·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且食夷齐粟,休分管鲍金。”

〔深知在叔牙〕 唐·李嘉祐《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雅望归安石,深知在叔牙。”

〔夷吾鲍叔〕 宋·曾巩《论交》:“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


【词语管鲍之交】  成语:管鲍之交汉语词典:管鲍之交

猜你喜欢

  • 瓜期

    源见“及瓜而代”。指官吏的任期。或谓任期届满。明唐顺之《答陈编修约之柏乡见寄》诗:“菟苑俱将命,瓜期独未归。”或谓任期开始,官吏就任。元 柯丹丘《荆钗记.家门》:“山妻守节,潜地去投江,幸神道匡扶捞救

  • 顾误周郎

    同“顾曲周郎”。亦借指能发现错误的内行。清 叶申芗《金缕曲.谢周稚圭抚军寄示词稿》词:“顾误周郎词坛帅,忽一编、远惠珠盈纸。”

  • 天河槎

    同“天汉浮槎”。清何绍基《梅根居士初度日即事作》诗:“六十四龄犹童娃,月前快泛天河槎。”

  • 春蚓秋蛇

    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形容书法拙劣,象蚯蚓和蛇那样柔软无力。王羲之(事迹见“坦腹东床”条)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字洒脱奔放,而又矫健有力。时人称之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的作者高

  • 骑竹杖

    源见“杖化龙”。指仙道出行。元柳贯《追饯常大参至樵舍镇饮别后夜宿舟中听雨》诗:“欲与仙人骑竹杖,时从老子据胡床。”

  • 盖棺事方定

    《晋书.刘毅传》:“丈夫盖棺事方定。”“盖棺事方定”,是说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只有到生命终了时,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结论。后用为最后做出结论的语典,又凝缩为“盖棺论定”的成语形式。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七

  • 夜郎自大

    《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夜郎为汉时西南区一小国。后因以“夜郎自大”谓妄自尊大。清李慈铭《读郁永河〈采硫日记〉》:

  • 受取一大钱

    源见“一钱太守”。颂扬地方官吏清政爱民。明高启《野老行送陈大尹》诗:“鸡鸣相送拜道边,愿公受取一大钱。”

  • 拥文侯彗

    同“拥篲”。唐杜甫《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几分汉廷竹,夙拥文侯彗。”

  • 冰天雪窖

    同“冰天雪地”。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此时反惮劳乎?’”见“雪窖冰天”。清·张维屏《粤东三子诗钞·汴州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