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荀令香

荀令香

艺文类聚》卷七十“香炉”引《襄阳记》:“刘季和性爱香,尝上厕还,过香炉上。主簿张坦曰:‘人名公作俗人,不虚也。’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为我如何令君,而恶我爱好也?’坦曰:‘古有好妇人,患而捧心颦眉,见者皆以为好;其邻丑妇法之,见者走。公便欲使下官遁走耶?’季和大笑,以是知坦。”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举孝廉,后为汉侍中,官至尚书令。曹操征伐在外,军国大事,皆与彧筹,人称荀令君。荀令爱香,是为传说记载。

旧时以“荀令香”、“令公香”、“令君香”多指上流社会所谓高雅人士的风度神采。唐.王维《春日直门下省早期》诗:“遥闻侍中珮,暗识令君香。”(《王右丞集》卷六)唐.刘禹锡《广宣上人寄在蜀与韦令公唱和诗卷,因以令公手札答诗示之》诗:“振锡常过长者宅,披文犹带令公香。”唐.李商隐《韩翃舍人即事》诗:“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又《牡丹》诗:“荀令香炉可待薰。”


【典源】 《艺文类聚》 卷七十引晋·习凿齿《襄阳记》曰:“刘孝和性爱香,尝上厕还,过香炉上,主簿张坦曰:‘人名公作俗人,不虚也。’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为我如何令君,而恶我爱好也。’”《太平御览》卷七○三亦引,作“上厕置香炉”。

【今译】 后汉时,刘孝和性喜香气,上厕所后也要熏香,主簿张坦说:“人称君是俗人,果然不虚。”季和说:“荀令君到人家去,所坐之处香气三日不散,我远不如他,为何要指责我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大臣风采,也泛指人风雅倜傥; 或用以咏香、香炉。

【典形】 风流荀令、国香荀令、汉署香、令公香、令君香、香闻荀令、荀炉、荀令香、荀令香炉、荀令衣香、荀香、荀衣、席香留粉署、荀令炷炉香、荀公几日香、花香逐荀令、荀令熏炉、满身香、香满衣。

【示例】

〔风流荀令〕 南朝陈·徐陵《乌栖曲》:“风流荀令好儿郎,偏能傅粉复熏香。”

〔国香荀令 〕唐·温庭筠 《中书令裴

公挽歌词》 之二:“国香荀令去,楼月庾公来。”

〔汉署香〕 明·徐渭《沈府公尊君中舍挽章》之 二:“庭香燕山训,衣埋汉署香。”

〔令公香〕唐·李颀 《寄綦毋 三》:“顾盼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令君香〕 唐·王维《春日直门下省早朝》:“遥闻侍中佩,暗识令君香。”

〔香闻荀令〕 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郡斋》:“香闻荀令宅,艳入孝王家。”

〔荀炉〕 宋·李维《霜月》:“荀炉残更换,湘瑟罢仍调。”

〔荀令香〕 南朝陈·张正见《艳歌行》:“满酌胡姬酒,多烧荀令香。”

〔荀令香炉〕 唐·李商隐《牡丹》:“石家蜡烛何曾剪? 荀令香炉可待熏。”

〔荀香〕 唐·孙逖《奉和李右相中书壁画山水》:“气染荀香馥,光含乐镜清。”

〔荀衣〕 清·纳兰性德《沁园春》:“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词语荀令香】   汉语词典:荀令香

猜你喜欢

  • 泥尾

    同“泥涂曳尾”。唐元稹《送友封》诗之二:“甘将泥尾随龟后,尚有云心在鹤前。”【词语泥尾】   汉语大词典:泥尾

  • 仲宣诗赋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思覃意,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王粲字仲宣,为汉末建安七子之一,他博学多才,著有诗、赋、论、议六十余篇,

  • 听朝鸡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常待制秩居汝阴,与王深父皆有盛名,於嘉祐治平之间,屡召不至,虽欧阳文忠公亦重推礼之,其诗所谓‘笑杀颍川常处士,十年骑马听朝鸡’者是也。熙宁初,荆公当国,力致之,遂起判国子监、

  • 别具只眼

    亦作“独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宋代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学诗初学陈后山,霜皮脱尽山谷寒。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三春弱柳三月秋,半溪清水半峰雪。只今六月无此物,君能唤渠

  • 胸有甲兵

    甲兵,铠甲兵器,此处指披坚执锐的士兵。形容胸中富于韬略。原是北魏世祖拓跋焘对崔浩的赞语。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今河北故城)人,少好文学,博览经史,长于天文历学,事奉北魏三世。太

  • 唾手

    又作“唾掌”。把唾液吐在手掌上。比喻极易办到。《魏书.路思令传》:“有汤武之贤,犹须伊望之佐;尧舜之圣,尚有稷契之辅。得其人也,六合唾掌可清;失其人也,三河方为战地。”《新唐书.褚遂良传》:“讨其逆,

  • 百两迓

    《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汉.毛氏传:“百两,百乘也。诸侯之子嫁于诸侯,送御者百乘。”东汉.郑玄笺:“御,迎也。”百两迓,即百辆车迎迓,由“百两御”来。上面所引

  • 丙驭吐茵

    参见:吐车茵

  • 一枝梅信

    源见“陆凯传情”。表示朋友的问候和思念之情。亦指梅花开放的春讯。明杨珽《龙膏记.叙传》:“纵得一枝梅信,还隔着楚水巫山。”

  • 节节高

    民间风俗在正月初一插芝麻梗于屋檐头,以祈日日上进,称为“节节高”。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正月朔日……插芝麻梗于檐头,谓之‘节节高’。”【词语节节高】   汉语大词典: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