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陈蔡之厄

陈蔡之厄

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兴,起)。”《孟子.尽心下》:“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春秋时,孔子游历到陈、蔡之地,正碰到吴出兵伐陈。楚救陈之危,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派人去聘请他。陈蔡两国的大夫知孔子贤能,又反对他们的主张,一旦到了楚国,将对自己构成威胁,故派人把孔子围困起来,不让他到楚国去。孔子行动不得,缺粮断炊,随从者都生了病,一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后因用指断粮遭饥,困苦不堪的境遇。

镜花缘》第五十一回:“幸亏大王将衣箱送还,若不送还,只怕还有甚么‘在陈之厄’哩!”


偏正 厄,灾难。本指孔子及其弟子从陈国到蔡国的途中被围困,食粮断绝的事。后用以比喻旅途中遇到食宿上的困难。《孟子·尽心下》:“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用于旅途方面。也作“在陈之厄”。


【词语陈蔡之厄】  成语:陈蔡之厄汉语词典:陈蔡之厄

猜你喜欢

  • 鸾胶续

    同“鸾胶续弦”。宋 陶穀《风光好》词:“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 渭阳情

    《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春秋时,晋公子重耳为避骊姬之乱,曾逃亡到齐、楚、秦等国。秦穆公的夫人是重耳的姐姐。秦穆公想扶植

  • 闻道犹迷

    虽然听了最好的道理,还是执迷不悟。《后汉书.窦融传》:“失路不反,闻道犹迷。”反:通“返”。唐代李贤注:“《淮南子》曰:通于道者如车轴,不运于己而与毂致数千里;不通于道者若迷惑,告以东西南北,然犹复迷

  • 胜残去杀

    使凶残的人不再作恶,改而为善,就可以不用刑杀。《论语.子路》:“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亦作“捐残去杀”。《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 不栉进士

    唐.刘讷言《谐噱录.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栉是梳头发。古代男子把头发梳成髻,用簪簪住。后以不栉进士指有文才的女子。偏正 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指有才学的女子。唐

  • 朋字未正

    参见:刘晏正字

  • 卢郎

    泛指儒雅少年。原是对北魏卢渊、卢元明的赞语。卢渊,字伯源,范阳涿(今河北涿县)人,晋司空刘琨从事中郎卢谌的后代,温雅好学,累官至仪曹尚书,封固安伯,然正心寡欲,不趋荣利。高祖想立冯后,在召集群臣议论之

  • 仁者依山

    《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说:智者通达,故喜爱流水;仁者安稳,故爱不移之山。智者心力常动,故自得其乐;仁者性情静默,故心宽而长寿。唐.李商隐

  • 养虎留患

    比喻放纵敌人,留下后患。《东周列国志》第五六回: “今其子乃欲见逐,岂非养虎留患耶? ” 参见:○养虎遗患见“养虎遗患”。《东周列国志》56回:“今其子乃欲见逐,岂非~耶?”【词语养虎留患】  成语:

  • 二酉才高

    见“才贯二酉”。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吴生秋药顺,邑中胶庠士也,五陵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