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香象渡河

香象渡河

《优婆塞戒经》卷一:“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据《维摩经》注释说:“香象,青香象也,身出香风。”)。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

又据宋释道原所著《景德传灯录》说,同在佛所闻说一味之法,然所证有浅深。譬如兔马象三兽渡河,兔渡则浮,马渡及半,象彻底截流。

“香象渡河”原是佛教用语,用以比喻悟道精深。后借以比喻美好的诗文写得精辟透彻。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二七:“李杜(指李白、杜甫)数公,如金鳷擘海(《诗人玉屑》“鳷作“翅”,擘,音bó,分开。金鳷擘海比喻笔力雄健),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指孟郊、贾岛),直虫(《诗人玉屑》引作蛩)吟草间耳。”


主谓 佛教用语。比喻悟道深刻。语本《优婆塞戒经》卷1:“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也用以形容诗文精辟深透。清·袁枚《随园诗话》卷8:“严沧浪借禅喻诗,所谓羚羊挂角,~,有神韵可味,无迹象可寻。”△多用于佛教方面。→金翅擘海。也作“渡河香象”、“香象绝流”。


【词语香象渡河】  成语:香象渡河汉语词典:香象渡河

猜你喜欢

  • 弄潮儿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四“观潮”:“弄湖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唐宋.时盛行钱塘江观潮。善泅水的少年,以大彩旗、红绿小伞、彩缎等系于竹竿上,伺潮出海门,即百十为群,执旗泅于水上,称为弄潮

  • 歔濡

    源见“相濡以沫”。喻同处困境而互相救助。郭沫若《文艺论集.一个宣言》:“失了水的游鱼只以唾沫相歔濡。”【词语歔濡】   汉语大词典:歔濡

  • 翟公冷落

    同“翟公门冷”。宋陆游《书感》诗之一:“翟公冷落客散去,萧尹谴死人所怜。”

  • 蚊力负山

    同“蚊虻负山”。清陈梦雷《上诚亲王汇编启》:“今何幸大慰所怀,不揣蚊力负山,遂以一人独肩斯任。”主谓 以蚊子的力量来背山。比喻力虽小却担负重任。语本《庄子·应帝王》:“其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

  • 主敬存诚

    《易.乾》:“闲邪存其诚。”《礼记.少仪》:“宾客主敬,祭祀主敬。”后以“主敬存诚”谓恪守诚敬。宋儒以为律身之本。清王鼎《朱子原订近思录序》:“古之圣贤,戒慎恐惧,主敬存诚,默察乎天命民彝之本。”并列

  • 跫然

    源见“空谷足音”。原以形容脚步声,后以指喜悦貌。宋沈遘《谢人投书》:“辱书及文编,辞高义丰,读之跫然。”【词语跫然】   汉语大词典:跫然

  • 上皇人

    同“北窗叟”。唐王绩《田家》诗之二:“自得林中士,何忝上皇人。”

  • 寿陵匍匐

    同“寿陵失步”。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可谓寿陵匍匐,非复邯郸之步。”见“寿陵失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杜笃、贾逵之曹,刘珍、潘勗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可谓~,非复邯郸之

  • 巢翠蕖

    参见:巢叶龟

  • 子真官

    《后汉书.崔骃传》附《崔寔传》:“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于东观。”“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汉人崔寔,极有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