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汊城
在今山东陵县东南。《新唐书·李师古传》:“棣州有蛤盐池,岁产盐数十万斛。……蛤为纳所据以专利……纳乃筑垒德州南,跨河以守蛤,谓之三汊。”后王武俊“率兵取蛤、三汊”。德宗遣使者谕武俊罢兵,“师古亦隳三汊”。
在今山东省陵县东南。唐代棣州有蛤盐池,岁产盐数十万斛,为李纳所据以专利。纳筑垒德州南,跨河以守蛤,谓之三汊城。《资治通鉴》:贞元八年(792年),纳子李师古袭位,冀帅王武俊引兵“将取蛤及三汊城,师古遣赵镐将兵拒之,上遣中使谕止之”,即此。
在今山东陵县东南。《新唐书·李师古传》:“棣州有蛤盐池,岁产盐数十万斛。……蛤为纳所据以专利……纳乃筑垒德州南,跨河以守蛤,谓之三汊。”后王武俊“率兵取蛤、三汊”。德宗遣使者谕武俊罢兵,“师古亦隳三汊”。
在今山东省陵县东南。唐代棣州有蛤盐池,岁产盐数十万斛,为李纳所据以专利。纳筑垒德州南,跨河以守蛤,谓之三汊城。《资治通鉴》:贞元八年(792年),纳子李师古袭位,冀帅王武俊引兵“将取蛤及三汊城,师古遣赵镐将兵拒之,上遣中使谕止之”,即此。
即今安徽六安市东南之洪山。《方舆纪要》卷26六安州: 洪家山 “在州东南七十里。有寨。四周石崖险峻。宋绍兴中,有洪氏率里民保聚于此”。古山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市东南。南宋绍兴中,有洪氏率乡民筑寨保聚此山
即固城仓。今河南淮滨县北二十八里固城乡。旧属息县。《清史稿·地理志》 信阳州息县:“汝水自汝阳入,入新蔡,复缘安徽阜阳界径固城汛。”
又作麻岚。即今山东平度市东三十里麻兰镇。清道光 《平度县志》 有麻栾。
又名姚湾集。即今江苏新沂市西南窑湾镇。清于此置汛。
一作朱尔马台河。在清外蒙古赛音诺颜部。即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吉尔马台河,为鄂尔坤河上源之一。在塔米尔河之南。即辽、元时所称金河(按坦河)。
即今湖南嘉禾县治。明崇祯十二年(1639)于此置嘉禾县。《清一统志·桂阳州》:仓禾旧堡“今嘉禾县治”。
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宋史·河渠志七》: 南宋淳熙十年 (1183),“命秀州发卒浚治华亭乡鱼祈塘,使接淞江太湖之水; 遇旱,即开西闸堰,放水入泖湖,为一县之利”。
亦名先主祠、武侯祠。即今四川成都市南武侯祠。明张瀚 《松窗梦语》 卷2西游记: 成都城 “南门曰中和,桥曰万里。正南二里为昭烈祠,坊曰: ‘同伸大义’,中记昭烈,而孔明、关、张配之”。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方舆纪要》卷90杭州府:古荡河泊所“在府西北九里,属钱塘, 洪武初置”。区片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北部。古时多水洼河荡,遂名。明洪武中在此设关。现为杭州教育、科研基地和住宅区。
明洪武十二年 (1379) 置松州、潘州二卫,寻并为松潘卫,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二十年 (1387) 改为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嘉靖四十二年 (1563) 复改为松潘卫。辖千户所一、长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