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钟山
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后汉书·王常传》:下江兵领袖王常、成丹等兵败,“收散卒入蒌谿,劫掠钟、龙间,众复振”。注引盛弘之《荆州记》云:“随州随县东北有三钟山也。”《寰宇记》卷144随县:三钟山“在县东五十里。山有石,状如覆钟”。
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后汉书·王常传》:下江兵领袖王常、成丹等兵败,“收散卒入蒌谿,劫掠钟、龙间,众复振”。注引盛弘之《荆州记》云:“随州随县东北有三钟山也。”《寰宇记》卷144随县:三钟山“在县东五十里。山有石,状如覆钟”。
即今青海刚察县沙柳河。《清史稿·地理志》青海:“伊克乌兰和硕河,源出巴颜山,南流入青海。”
在今贵州福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21平越府杨义司:十里溪在“司西八十里,清水江支流也。《志》云,明初王师征蛮,尝驻兵十万于此”。
唐羁縻都督府。永徽中以康国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七里。8世纪后期因大食势力东进而废。唐羁縻都督府。永徽年间在康国置,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约公元8世纪中叶后,因大食势力
即北宋射子镇。今河南平舆县北四十四里射桥乡。《清一统志·汝宁府二》: 射子镇 “今有射桥集,在 (汝阳) 县东五十里,即射子镇”。
蒙古至元四年 (1267) 置,治所在绍熙府 (今四川荣县)。辖境相当今四川荣县、仁寿以东,安岳、大足以西沱江中游地区。六年(1269) 废。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北三十八里。《方舆纪要》卷91平湖县:芦沥浦“县北境之水,悉汇于此”。
隋靺鞨七部之一,分布在今吉林和龙市至珲春市一带。《隋书·靺鞨传》:“靺鞨在高丽之北,凡有七种……其七曰白山部,在粟末东南。”唐并入渤海国。
在今贵州天柱县东北五十里。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汶溪后千户所于此。清顺治十八年(1661)裁。
在今陕西洋县东龙亭铺街南。蔡伦 (?—121),字敬仲。东汉桂阳 (郡治今湖南郴州市) 人。和帝时,为中常侍,曾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安帝元初元年 (114) 封龙亭侯。传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在今福建福清市西。《舆地纪胜》 卷128福州 《景物下》: 金翅山 “在福清县白鹿山东二十里,有卢山寺”。明 《寰宇通志》 卷 45 福州府 《山川》: 金翅山 “在福清县西北七里,如鸟展两翅,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