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禄县
①西汉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南。《宋书·氐胡传》:东晋太元八年(383),杨氐“求割天水之西县、武都之上禄为仇地郡”。后废。
②隋大业三年改仓泉县置,为汉阳郡治。治所在今甘肃礼县西南西汉水东岸。唐武德初为成州治,天宝初为同谷郡治,乾元初复为成州治。宝应初没入吐蕃,废。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西和县东南。属武都郡。后废。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复置。东晋孝武帝后又废。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仓泉县为上禄县,治今甘肃省礼县南。为汉阳郡治。唐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后废。
①西汉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南。《宋书·氐胡传》:东晋太元八年(383),杨氐“求割天水之西县、武都之上禄为仇地郡”。后废。
②隋大业三年改仓泉县置,为汉阳郡治。治所在今甘肃礼县西南西汉水东岸。唐武德初为成州治,天宝初为同谷郡治,乾元初复为成州治。宝应初没入吐蕃,废。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西和县东南。属武都郡。后废。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复置。东晋孝武帝后又废。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仓泉县为上禄县,治今甘肃省礼县南。为汉阳郡治。唐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后废。
即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四十里。《水经·汶水注》:“《邹山记》曰,徂徕山在梁甫、奉高、博三县界,犹有美松,亦曰尤徕之山也。赤眉渠帅樊崇所保也,故崇自号尤徕三老矣。”
西汉改祁县置,属沛郡。治所在今河南夏邑县东北。东汉废。西汉置,治今河南省夏邑县东北。东汉废。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置,属弋阳郡。治所在安丰故城(今河南固始县东南)。后为边城郡治。大明八年(464)又属弋阳郡,后复为边城郡治。北魏改为期思县。南朝陈复为边城县。隋开皇初又改为期思县。南朝宋
在今河北景县城东南十五里前村乡东北、后村北。为北魏至隋封氏家族的墓地。现存有封土的墓十六座。1948年曾出土文物三百多件,有铜器、瓷器、陶器、玻璃器及墓志等。其中莲花青瓷尊纹饰华美、造型精致,是当时北
1913年改独石口厅置,属直隶兴和道。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北独石口。1915年改名沽源县。旧县名。1913年由独石口厅改置,治今河北省沽源县独石口。1915年改名沽源县,迁治小河子。
今江西信江经贵溪县南名曰贵溪。又名芗溪。《寰宇记》 卷107信州贵溪县: 贵水 “在县南二里。源发于据岭,西流入安仁港”。《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贵溪县: 芗溪 “在县城南。相传溪旁产郁金香草,因名
即今上海市上海县东北三林。明、清置三林巡司于此。
唐武德四年(621)分宣州置,治所在秋浦县(五代杨吴改为贵池县,即今安徽贵池市)。《元和志》卷28池州:“取贵池以为州号。”贞观元年(627)废。永泰元年(765)复置,辖境相当今安徽贵池、青阳、东至
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90富阳县: 屠山村在 “县西南五十里。江南岸有东梓巡司戍守”。
即今河北武邑县东南三十二里南石村乡。明嘉靖《冀州志》武邑县地理图:东南有石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