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城镇

东城镇

宋置,属会稽县。即今浙江上虞市西十二里东关镇。


(1)在河北省阳原县中部偏北。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东城,人口 4860。明天顺四年(1460年)筑东、西二城,该城居东,故名。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改镇。产谷子、玉米、糜黍。有皮毛、汽修厂和煤矿。大秦铁路、109国道经此。古迹有虎头梁旧石器遗址和玉皇阁。(2)在吉林省和龙市东北部。面积149平方千米。人口1.09万,多朝鲜族。镇人民政府驻普城,人口 1030。和龙北部有两古城,一东一西,地处东城,故名。1949年为东城区,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置镇。产稻及人参、木耳、烤烟。有林场、鹿场及纤维板、砂轮、农机修配等厂。和龙铁路经此,公路接松老公路。有古城遗址。(3)在安徽省霍山县东北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板桥,人口100。1949年设三板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乡。1992年牛角冲、落阳河二乡并入,2000年改置东城镇。有制茶、食品等厂。六英、霍舒公路经此。(4)在湖南省望城县北部。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慎家桥,人口 1220。1949年属长沙县铜官乡。以东冲、西城二农业社合并得名。1958年为东城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置镇。产稻、大豆、油菜籽、茶叶、鲜鱼、西瓜、水果,为省水果生产基地。有农机、造纸、陶瓷等厂。镇区设有圩场。公路通县城。(5)在广东省阳东县中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东城,人口1.1万。1989年从江城区及北惯镇划地置镇。1988年阳东区、1991年阳东县治所。地处那龙河下游西岸台地平原区。农产稻、甘蔗、花生和水果。有机械、皮革、玻璃钢、橡胶、塑料管、漆器工艺、建材等厂。325国道经此。(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西南部。面积545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东城街,人口 2360。1956年设东城乡,1958年成立上游公社,1984年复改东城乡。2000年置镇。南部山区以牧业为主;中部丘陵是农耕区,主产小麦、豌豆、油菜籽、土豆,亦种植胡麻、大蒜等;北部是戈壁。境内最大的沟谷是东城沟,沟宽底平,东城河顺沟而下。有公路通县城、西吉尔。古迹有四道沟氏族公社晚期村落遗址。


猜你喜欢

  • 建州卫

    明永乐元年 (1403) 于女真人居处置,属辽东都司。因卫处渤海建州地,故名。治所在今黑龙江东宁县东大城子。一说在吉林农安县; 或谓在双城子 (今俄罗斯滨海区乌苏里斯克)。二十一年 (1423)移治婆

  • 谷宝江

    即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东威远江。《方舆纪要》卷119威远州:谷宝江“在州境。自遮遇甸流至州,下流合澜沧江,亦谓之威远江。正统五年(1440)麓川叛酋思任发自镇沅之者章硬寨败遁,威远州知州刁盖扼之于

  • 灵居山

    亦名云居山。在今四川安岳县南。《寰宇记》卷87安岳县:灵居山“在县南七里”。《舆地纪胜》卷158普州:灵居山,“《图经》云:与静居山对峙。其上为真相寺,有千佛龛、葛仙洞。草木润秀,向背皆苍岩,为近城游

  • 庞家堡

    即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庞家堡。京绥铁路有支线至此。

  • 陈家谷口

    在今山西宁武县北阳方镇附近。《宋史·潘美传》:北宋雍熙三年(986),潘美等北伐,“会辽兵奄至,战于陈家谷口”。又《续通鉴长编》云:杨业引兵自石峡路趋朔州,嘱潘美等陈兵于陈家谷口以援,潘却走,杨业无援

  • 乌通山

    在今云南镇雄县北五里。《方舆纪要》卷73镇雄军民府:乌通山在“府北五里。蛮语首曰乌,立曰通,谓此山巍然独峙,如人翘首而特立”。

  • 石洞峡

    即今四川重庆市东北之铜锣峡。《寰宇记》卷136巴县:“(渝)州东北二十里有石洞峡,即先主置关之所,东西长约二里。”

  • 衙门坡

    在今越南莱州省西北的杨蒙佛。清代为临安府纳楼土司建衙门进行统治的据点。《滇南界务陈牍·普界陈牍·刀丕文禀》:“至衙门坡,有夷人茅屋三十五家。此地询据土人佥称: 旧时临安府属纳楼土司曾于此建过衙门,管理

  • 木骨都束国

    故地在今非洲东岸索马里之摩加迪沙一带。《明史·外国传七》:“木骨都束, 自小葛兰舟行二十昼夜可至。永乐十四年遣使与不剌哇、麻林诸国奉表朝贡,命郑和赍敕及币偕其使者往报之。后再入贡,复命和偕行,锡王及妃

  • 四面山

    在今安徽太湖县北。《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四面山“在太湖县北十五里。下有大中寺”。《方舆纪要》卷26太湖县:四面山“山方而锐,四面如一”。在重庆市西南江津市南部,邻近贵州省。同名主峰海拔 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