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犹城
一作仇由城。 春秋末仇由国所在地,在今山西盂县东北一里。《元和志》卷13盂县:“县城本名原仇城,亦名仇由城。”
一作仇由城。 春秋末仇由国所在地,在今山西盂县东北一里。《元和志》卷13盂县:“县城本名原仇城,亦名仇由城。”
1934年1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安定县析置,属陕西省。治龙咀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李家岔乡龙咀河)。取“红色政权发源地”之义。1936年撤销,并入安定县。旧县名。(1)陕甘苏区设。1935年初由陕西省安
①在今安徽全椒县西北。《舆地纪胜》卷42滁州:车盖山“在全椒县西北十五里。形如车盖”。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七里。《赵孟頫集》卷7《吴兴山水清远图记》:“玉湖之上有山,童童状若车盖者,曰车盖山。”《清一统
一名谢阳。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后汉书·樊重传》: 建武十三年 (37),“封弟丹为射阳侯”。李贤注: “在射水之阳。《水经注》 曰: ‘沘水西南流,射水注之,水出射城北。建武十三年,封樊重少子丹为射
①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与浙江临安县交界处。《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龙塘山“在县东百余里。麓有小径,萦紆险巇,悬绝不通处,则倚木架桥,鱼贯而进。当径有石如门,上有洞,轩豁可容百人。再上有池,极深”。主
①北宋置,属长兴县。即今浙江长兴县西北二十八里水口乡。清同治《长兴县志》卷1:水口“顾渚山之水从此出,故名”。唐杜牧有《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诗。②北宋置,属古田县。即今福建古田县南水口镇。北宋太平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明王应山《闽都记》 卷26长乐县: 钟门山 “在二十都,隔大海中。相传自广载巨钟至此而没,潮落或见之者,故名其山云”。《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长乐县 “御国山”条: 钟门山 “在
即今湖北石首市东调关镇。《方舆纪要》 卷78石首县: 调弦口镇在 “县东六十里江北岸。江水溢则由此泄入监利县境,汇入潜沔。隆庆中,复开浚深广,以防水害。有调弦驿,并置巡司于此”。
南宋淳祐中置,即今福建南平市西王台。明洪武初改为王台驿。
即宁夏西吉县南之葫芦河。《宋史·曹玮传》: 真宗时,“与秦翰破章埋族于武延川,分兵灭拨臧于平凉,于是陇山诸族皆来献地”。即此。《明一统志》 卷35平凉府: 武延川 “昔有武延者居此川之旁,因名”。
即今新疆昌吉市。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 卷117 《西域土地人物略》: 昆迷失 “其北有池,有昌都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