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力嘎
即今黑龙江省抚远县。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绥远县,土名伊力嘎。地当东三省东北之极边。”清宣统元年(1909)置绥远州于此。
即今黑龙江省抚远县。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绥远县,土名伊力嘎。地当东三省东北之极边。”清宣统元年(1909)置绥远州于此。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北升山上。宋陈襄 《和陈大卿游升山》 诗有 “闻欲引泉添洗药,未应夺我凤凰池”。②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北罗浮山上。东晋葛洪有《洗药池》 诗。
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北三十六里双庙。因建有祀宋文天祥部将尹玉、麻士龙的双忠庙而得名。
在今贵州普定县城西南八里。是一处年代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1981和1983年进行多次发掘。出土一个完整头盖骨和下颌骨、胫骨、挠骨、牙齿等近百件,石器一万余件,骨器一千多件。发现多处火堆
在今安徽霍山县西。《方舆纪要》卷26霍山县:九尖岭“在县西七十里”。
五代置,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元至元中改为永顺路。五代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宋为羁縻州,属荆湖北路。辖境相当今永顺县一带。元至元中改置为永顺路。
①在今浙江龙泉市西。《方舆纪要》 卷94龙泉县: 昂山在 “县西三十里。青壁嵯峨,削入云际”。②在今江西贵溪县西南百余里。《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贵溪县: 昂山 “东连贵潭,西接梅潭,南入福建界,北
在今广西凤山县西南江州瑶族乡那林村。《清一统志·思恩府》“老村隘”条:“那林隘在州北二百里,路通泗城府, 皆属险要,设兵防守。”
明成化四年(1468)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李敏创建。在今河南襄城县西南紫云山中。十八年(1482) 赐额。后又扩建。今存大殿和东西配殿及东西厢房、门楼及观澜桥、墨香泉等胜景。明成化四年(1468年)太子
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正北。清乾隆三十二年 (1767) 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形制建造。“普陀宗乘” 是藏语 “布达拉” 的汉译,故又有“小布达拉宫” 之称。建成之时,由伏尔加河流域返回祖国的厄鲁特蒙古
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六十里。清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