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保康县

保康县

明弘治十一年 (1498) 置,属郧阳府。治所在潭头坪 (今湖北保康县)。《方舆纪要》 卷79保康县: “以宋尝升房州为保康军因以名县。” 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在湖北省西北部。属襄樊市。面积3225平方千米。人口29.1万。辖10镇、1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析房县东部潭头坪置保康县,治今址属郧阳府。《读史方舆纪要》郧阳府保康县:“以宋尝升房州为保康军,因以名县。”清因之。1914年属襄阳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襄阳专区,1970年属襄阳地区,1983年属襄樊市。荆山横贯中部,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仅河流两岸有狭窄河谷平地。河流有沮河、南河、清溪河等,富水力资源。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玉米、小麦、稻。盛产木耳,并产油桐、生漆、柞蚕、木梓、核桃、香菇、天麻、黄连、茯苓、党参、苍术、桔梗等。矿产有磷、煤、硫铁、铁、石灰石等。工业有化工、机械、建材、轻纺、食品等。316国道、保宜、白红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五爪峡、和兴洞、卞和墓、望佛山、野生腊梅自然保护区等。


猜你喜欢

  • 楚国之别称。《战国策》 卷3秦策: 张仪说秦王,“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都、江南。荆王亡奔走,东伏于陈”。即西周时楚国的别称。因其建国于荆山(今湖北南漳县西)一带,故称。

  • 和硕特南左翼后 (後) 旗

    清雍正三年 (1725)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共和县及青海湖南岸石乃亥一带。《清史稿·地理志》 南左翼后旗: “牧地在大通河南岸,青海正北。东至吉噶素台鄂兰布拉克,南至和洛海,西至布都克图乌兰和硕,

  • 布日都庙

    或作布尔都庙。即今内蒙古正镶白旗西北布日都苏木。1946年察哈尔左翼正白旗(1949年正名为正白旗)迁驻于此。1950年为正白镶白联合旗驻地。“布日根”,蒙古语意为绿洲淀。1956年正白镶白联合旗改称

  • 波罗梁

    即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波罗诺镇。为通滦平要道。清于此设讯兵戍守。

  • 快阁

    在今江西泰和县城东。《明一统志》卷56吉安府:快阁“在泰和县治东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故名。宋黄庭坚诗: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章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在今江西省泰和县城东

  • 柘皋河

    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北。源出浮槎山,南流经柘皋镇,于龟山西入巢湖。《明史·地理志》 无为州巢县: “巢湖在西,西北有柘皋河流入焉。”

  • 石灰溪

    即今四川富顺县东南六十里安溪河。源出南溪县仙临乡,东北流入县,注入沱江。清乾隆《富顺县志》卷2:石灰溪“在县南五十里。发源仰天铺,东北流为梅家滩、石板滩,至溪口入雒水。内产煤炭,可通小舟”。

  • 龟山运河

    北宋在淮河南岸开凿的人工运河。起自盱眙县洪泽镇(今江苏盱眙县东北, 已沦入洪泽湖中)新河,西至龟山(今盱睢县东北)入淮。《宋史·河渠志六》:元丰六年(1083)开龟山运河,“初发运使许元自淮阴开新河,

  • 大蜀山

    在今安徽合肥市西二十里。《舆地纪胜》卷45庐州:大蜀山“在合肥县西二十里。合肥四郊坦夷,蜀山杰出于其右。上有寺曰开福,又有永济龙王庙”。《方舆胜览》卷48庐州:大蜀山,“《尔雅》释山:蜀者独也。此山独

  • 确山县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1012) 改朗山县置,属蔡州。治所即今河南确山县。元属汝宁府。明洪武初省入汝阳县,十四年 (1381) 复置。民国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在河南省南部。属驻马店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