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兖州

兖州

①古 “九州” 之一。《尚书·禹贡》: “济、河惟兖州。” 《尔雅、释地》: “济、河间曰兖州。” 《周礼·职方》: “河东曰兖州。” 济指黄河以南自今河南武陟东北流至今山东利津南入海的古济水,河指自今河南武陟东北流至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的古黄河。据汉刘熙 《释名》: 兖州 “取兖水以为名”。兖水又作沇水,即济水。

②西汉元封五年 (前106) 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东西南部及河南东部地区,北至茌平、莱芜,东至沂水流域,东南至莒县、平邑、兖州、鱼台、单县,南至鹿邑、淮阳、扶沟等市县,西南至开封、濮阳等地。东汉时治所在昌邑县 (今山东巨野县东南)。魏晋时移治廪丘 (今山东郓城县西六十四里),辖境逐渐缩小。南朝宋移治瑕丘城 (隋置瑕丘县,即今山东兖州市)。隋大业二年 (606) 改为鲁州,唐武德五年 (622) 复为兖州。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曲阜、泰安、莱芜、汶上、宁阳、泗水、邹城等市县地。宋代兖州治所在瑕县 (金改嵫阳县,即今兖州市)。明洪武十八年 (1385) 改为兖州府。

③十六国前秦置,治所在仓垣城 (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晋书·地理志》: 前秦苻坚灭燕后,置 “兖州刺史镇仓垣”。东晋义熙末废。

④南燕置,治梁父 (今山东新泰市西羊祜城)。《晋书·地理志》: 南燕慕容德以 “兖州刺史镇梁父”。

⑤后燕置,初治东阿 (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后治滑台 (即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十六国疆域志》 卷12: “ 《后燕录》: 建兴二年,垂以慕容楷为兖州刺史,镇东阿。”

⑥南朝宋泰始二年 (466) 侨置,治所在淮阴县(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南齐改名北兖州。

⑦北魏天兴中置,治所在滑台 (今河南滑县东南城关镇)。后改为东郡。隋开皇间又先后改置杞州、滑州。大业二年 (606) 复改滑州为兖州。三年(607) 又改为东郡。


(1)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济、河惟兖州。”《周礼·职方》:“河东曰兖州。”《尔雅·释地》:“济、河间曰兖州。”济指自今河南省荥阳市北分黄河东北流至今山东省利津县南入海之古济水,河指自今河南省武陟县东北流至今河北省沧县东北入海之古黄河。兖州即指济水与河水之间地区。(2)西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东省西南部:北至茌平、济南、莱芜,东至沂河流域,东南以莒县、平邑并泗水东岸为界,及河南省东部:南乐、濮阳、延津、开封、尉氏以东,扶沟、淮阳、鹿邑以北地区。东汉治昌邑县(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其后屡有迁移,辖境逐渐缩小。南朝宋移治瑕丘城(隋改置县,北宋改瑕县,金改嵫阳县,即今山东兖州市)。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升为府。(3)东晋咸和中侨置,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改名南兖州。(4)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侨置,治淮阴县(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西南)。南朝齐改名北兖州。


猜你喜欢

  • 打鼓岭

    在今江西安远县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安远县:打鼓岭在“县南十余里。岭势嵯峨,上有石鼓”。《清一统志·赣州府一》:打鼓岭“上有石鼓,相传旧与谯鼓相应”。

  • 延众镇

    又作延众寨。北宋初置,属大理。在今云南富宁县。后属邕州。元丰七年(1084)改富州。

  • 广德军

    五代南唐保大八年(950)于广德县置广德制置司。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升为广德军,治所在广德县(今安徽广德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二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为广德路。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 绍兴县

    1912年合山阴、会稽二县置,1914年后属浙江会稽道。治所即今浙江绍兴市。1927年直属浙江省。在浙江省东北部、钱塘江南岸。属绍兴市。面积 1492 平方千米。人口70.2万。辖25镇。县人民政府驻

  • 达失干

    一名察赤。明西域国名。即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明史·西域传》:达失干“西去撒马儿罕七百余里。城居平原,周二里”。

  • 石灰窑市

    即今湖北黄石市。旧属大冶县。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大冶县东北有石灰窑市。1948年与黄石港、道士洑合设石黄镇。1950年改设黄石市。

  • 汝原县

    北魏置南汝原县,后改汝原县,属汝阴郡。治所在今河南汝州市。隋开皇四年(584)为伊州治,大业二年(606)为汝州治。三年(607)改为承休县。古县名。北齐改南汝原县置,治今河南省汝州市。属汝北郡。隋开

  • 景星镇

    即今黑龙江省龙江县南景星镇。《清史稿·地理志》 龙江府: “官商路二: ……小五明马屯达景星镇。” 1915年于此设景星设治局。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南部。面积367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景星

  • 同官川

    即今陕西铜川市漆水河。源于铜川市北柳林沟,南流折西南至耀县会沮河。《资治通鉴》:东晋太元九年(384),“后秦军中无井,秦人塞安公谷,堰同官水以困之”。《清一统志·西安府一》:“按铜官水在西,漆水在东

  • 拱州

    ①唐显庆元年 (656) 以钵南优浪恐部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阿坝县东南境或红原县南境。后废。②北宋崇宁四年 (1105) 析开封、应天二府置,治所在襄邑县 (今河南睢县)。辖境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