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家堡
即今吉林梨树市东南十家堡镇。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8:南满铁路“十家堡驿距四平街驿九里七”。
即今吉林梨树市东南十家堡镇。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8:南满铁路“十家堡驿距四平街驿九里七”。
蒙古太宗二年 (1230) 升新城县置,属大都路。治所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南新城镇。七年(1235) 废。
即今广东阳东县西北大八镇。清道光《阳江县志》 卷1有第八墟。
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东部之东岛。1935年命名为林康岛。1947年改名和五岛。1983年又改名东岛。
即左江。在今广西扶绥县西。《明史·地理志》 新宁州: “城西有丽江,一名定禄江,又名文字水。”
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96兴化府莆田县: 荻芦溪 “源出仙游县游洋溪,流入境合诸溪涧之水,分二流,一自汉沧溪合延寿溪,一自龙港会迎仙港入海,曰南荻芦溪; 又有北荻芦溪,在府西北百里
一名旗山。在今江西宜春市西南。明 《寰宇通志》 卷39袁州府: 坤长山 “在府城西。山自坤方来,连亘甚远,因名”。《清一统志·袁州府》: 坤长山 “在宜春县西南七里”。
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永和县(今山西永和县)。辖境相当山西永和县地。贞观元年(627)废。唐武德三年(619年)置,治永和县(今属山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和县一带。贞观元年(627年)省。
即今山东阳信县西二十五里流波坞。《清一统志·武定府》: 流波务,“ 《旧志》: 县界共有十八务,而流波为最大”。
北宋筑,属银城县。即今陕西神木县东六十里栏杆堡。元废。
在今河南登封市城东嵩山黄盖峰下。秦时始建太室祠,西汉元封元年(前110)武帝游嵩山时加以扩建,北魏时改名中岳庙。庙址屡有变迁,唐中叶始定于今址。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黄盖峰下。嵩山原有太室祠,始建于秦。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