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华州

华州

①北魏皇兴二年(468)置,治所在定安县(今甘肃宁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县地。延兴二年(472)改置三县镇。

②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治所在李润堡(今陕西蒲城县东北)。永平三年(510)移治华阴县(今陕西大荔县)。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名同州。

③南朝梁大同元年(535)置,治所在上川郡(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西魏废帝元年(552)改为淮州。

④南朝梁置,治所在华阳郡华阳县(今四川广元市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市北境。西魏废。

⑤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东雍州置,治所在华山郡原郑县城(今陕西华县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治所在郑县(今华县)。垂拱元年(685)改为太州,神龙元年(705)复为华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华阴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华州。上元元年(760)又改为太州,宝应元年(762)复为华州。乾宁四年(897)升为德兴府。光化三年(900)复为华州。辖境相当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三县市及渭南市北部、临潼县东北部一带。元初省郑县入州,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清属同州府。1913年改为华县。

⑥唐渤海置,为率宾府治。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北乌苏里斯克(双城子)。辖境约当今俄罗斯绥芬河下游一带。辽废。

⑦明永乐十二年(1414)属升华府。治所在万安县(今越南广南——岘港省三岐县)。辖境相当今越南广南——岘港省三岐、旃檀源和右邦源地区。宣德二年(1427) 以后入安南。


(1)北魏皇兴二年(468年)置,治定安县(今甘肃宁县)。延兴二年(472年)改置三县镇。(2)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李润堡(今陕西蒲城县东北)。永平三年(510年)移治华阴县(今陕西大荔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黄河以西,黄龙县以南,蒲城县、华县及以东,华山以北地区。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名同州。(3)南朝梁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境。辖境相当今广元市。西魏废。(4)(华huà)西魏废帝二年改东雍州置,治郑县(今陕西华县西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治郑县(今华县)。圣历后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华县、华阴、潼关等县市及渭北的下邽镇附近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华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华州。乾宁四年(897年)升为兴德府。光化元年(898年)复为华州。辖境屡有变迁。清不辖县。1913年降为县。(5)渤海国置,治今俄罗斯滨海边区乌苏里斯克。属率宾府。辽废。


猜你喜欢

  • 日隆寨

    在今四川小金县东一百五十里日隆乡。《清史稿·海兰察传》:乾隆三十八年(1773)七月,“美诺、明郭宗俱失守,海兰察退保日隆”。清设塘汛。

  • 深青站

    元改鱼浮驿置,在今福建厦门市西北。元改鱼浮驿置,在今福建省厦门市灌口镇西南深青村。属同安县。明改深青驿。

  • 罗护守捉

    唐置,属伊州。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北。一说在今哈密市西北灰井子沟。唐置,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北。属伊州。后废。

  • 牂柯县

    又作䍧柯或牂牁。 隋开皇初置, 为牂柯郡治。治所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唐武德二年 (619)改为建安县。古县名。牂,又作䍧。隋置,治今贵州省瓮安县境。唐永徽后废。隋、唐时曾先

  • 归阳市

    即今湖南祁东县东南五十四里归阳镇。明置巡司于此,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移驻其东二十里之排山驿。

  • 五尺道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原地区与西南各族间的联系而开筑的一条从蜀地通往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史记·西南夷列传》 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五尺道在郎州。颜师古云,其处险

  • 梅山港

    即今浙江宁波市东梅山岛与穿山半岛间之梅山港。《方舆纪要》 卷92定海县 “庐江河” 条下: “又梅山港, 在霩��所西十里, 亦自崎头海洋西北流,经大嵩所,通于海。港口有梅

  • 双城县

    ①辽置,为双州治。治所在今辽宁铁岭县西南六十里古城子村。金章宗时废。②1913年降双城府置,属吉林省滨江道。治所在双城堡(今黑龙江省双城市)。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旧有土城二。”故名。1928年直

  • 梁各庄

    在河北易县西北,近西陵。京汉铁路新易支线通此。

  • 束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市东北六十里束城镇。大业初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废为镇,元祐元年(1086)复置,属河间府。金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