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召县

南召县

明成化十二年 (1476) 析南阳县北部置,属南阳府。治所在南召堡 (今河南南召县东五十六里云阳镇)。清顺治十七年 (1660) 废。雍正十二年 (1734) 复置。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7年徙治李青店 (今南召县治)。


在河南省西南部。属南阳市。面积 2925 平方千米。人口59.9万。辖8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析南阳县北部置南召县(治今南召县云阳镇),属南阳府。因县城东北隅有南召堡(今南召店)而得名。《大明一统志》:“因地有南召店,故名。”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废南召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置。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县人民政府迁至李青店(即今南召县城)。1969年属南阳地区,1994年属南阳市。地处伏牛山东南麓,南阳盆地北缘,白河及其支流黄鸭河、鸭河、空山河、松河流经境内,注入东南部的鸭河口水库。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稻、甘薯、花生为主。柞蚕丝有名。矿产有金、银、铜、铝土、磁铁、煤等。工业有建材、纺织、食品、机械、化工、工艺美术等。焦柳铁路、郑南西线公路经过东部,207国道纵穿中部。名胜古迹有杏花山猿人遗址、丹霞寺、仙人洞、百尺潭、九龙沟风景区等。县境西部有牧虎顶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圣水寺

    ①在今陕西南郑县东北马家咀乡。明嘉靖时建。《清一统志·汉中府》:圣水寺“在南郑县(今汉中市)东南三十里。寺有五色泉。一泉黑色,在佛座下;四泉在泉东西。天旱祷雨辄应”。②在今四川内江市区西壕子口路东侧。

  • 野里庄

    又名野林庄。即今河北景县南二十四里野林庄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9景州图: 南有野里庄。

  • 韩庄

    ①即今山东微山县东南韩庄镇。地濒微山湖,旧为卫漕要地,运河诸闸总汇之处。②即今河南汝南县西南四十二里韩庄乡。《方舆纪要》 卷50汝阳县 “杨埠关 “条下载: 韩庄店在县西。明正德六年 (1511),刘

  • 邦军店

    即今天津市蓟县西三十里邦钧镇。宋洪皓《松漠纪闻》:“蓟州三十里至邦军店。”即此。清改为邦均店镇。

  • 十里铺

    在今青海西宁市东。清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2西宁县:十里铺在“城东十里”。(1)区片名。在陕西省宝鸡市区东部。泛指以宏文路为中心地域。东起代家湾,西接店子街、上马营,南临渭河,北至蟠龙山。原名祀鸡台,

  • 勐 (猛) 沦

    或作猛仑。即今云南勐腊县西北勐仑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普洱府宁洱县南有猛沦。

  • 两乳山

    在今山西乡宁县西南。《元和志》卷12昌宁县:“两乳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山有两岫,望如乳形,因以为名。”《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唐主遣兵三路,“由晋、绛两乳岭出慈、隰,共救晋安寨”。即此。

  • 南雅厅

    清光绪二十年 (1894) 置,属台北府。治所即今台湾省桃园县西南大溪镇。二十一年 (1895)被日本侵占,厅废。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析淡水县地置,治大嵙崁(今台湾桃园县南大溪镇)。属台北府。辖

  • 葛山县

    东魏武定六年 (548) 置,属龙亢郡。治所即今安徽怀远县西北河溜镇葛山寺。北齐天保七年(556) 废。

  • 恭洲墟

    即弓洲。今广东大埔县西南***镇东南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