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台东县

台东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台东厅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省台东县。


在台湾省本岛东南部,东濒太平洋,西南与屏东、高雄两县毗连,北接花莲县。东南海上有绿岛和兰屿。面积 3515.6 平方千米。人口24.2万。辖1市、2镇、13乡。县治台东市。原为高山族聚居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置卑南厅,属福建省台湾府。卑南(亦作埤南)或卑南觅,系高山族社名音译。光绪十三年(1887年)设台东直隶州,因位台湾东部故名,驻卑南。有今台东、花莲二县地;十八年改卑南厅为县。二十一年置台东支厅,属台南县;二十三年(1897年)设台东厅。宣统元年(1909年)划北部另设花莲港厅。1945年光复后改县。地处台东纵谷平原南部,东西有海岸山脉南段和中央山脉南段耸峙。太平洋沿岸有狭长的沿海平原。卑南溪纵贯纵谷平原区。县境在北回归线南,属北热带湿润气候。经济以农业为主,多旱作。主要作物有稻、甘薯、香蕉、甘蔗,并产菠萝、柑橘、木瓜及香茅。山地森林覆盖面积达70%,林产主要有麻六甲合欢、泡桐、可可、椰子、木麻黄、相思树、桂竹和油桐。渔业较发达,有成功(新港)、大武、绿岛和伽兰等渔港。工业有木材加工、水泥、制糖、纺织、化工、电器和食品等。花东铁路穿越县境北部,并有南回铁路与之相接。9号、11号、20号及22号省道纵横境内。有台东机场与台东港。名胜古迹有海山寺、龙凤寺、鲤鱼山、兰屿、知本温泉和“卑南文化”遗址、“都兰文化”遗址和八仙洞“长滨文化”遗址等。


猜你喜欢

  • 秣陵镇

    即今江苏江宁县南秣陵镇。秦、汉为秣陵县治。宋 《景定建康志》 卷16: “秣陵镇在江宁县南五十里。” 《清一统志 · 江宁府二》: 秣陵镇“元置巡司及税务。明置秣陵关,今仍为镇,有巡司”。(1)在江苏

  • 玄象山

    一名倒虎山。或作倒兽山。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接蓝田县界。《元和志》卷1渭南县:“倒兽山,一名玄象山。在县东南五十里。王子年隐处也。”

  • 宁江府

    明太祖辛丑年(1361)改安庆路置,治所在怀宁县(今安徽安庆市)。次年改为安庆府。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安庆路置,治怀宁县(今安徽安庆市)。辖境同安庆府。次年改名安庆府。

  • 武侯城

    ①在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北。《元和志》卷32黎州: 贞元二年 (786),韦皋 “又于州北故武侯城逦迤置堡三所,为州城之援”。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5黎州: “ 《志》 云: 州北三里有武侯城。

  • 定军山

    在今陕西勉县南。《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 (219) 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夏侯) 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渊军……先主遂有汉中”

  • 一泉坞

    即一全坞。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三国志·魏书·杜恕传》 注引《杜氏新书》曰:“恕遂去京师,营宜阳一泉坞,因其垒壍之固,小大家焉。”即“一全坞”。

  • 界沟镇

    北宋置,属万寿县。即今安徽界首市。清光绪重修 《安徽通志》 卷42颍州府太和县: 界沟镇“亦名界首集”。在河南省虞城县南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界沟,人口2300。古时村南有沟

  • 蒙山

    ①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隋书·地理志》:太原郡石艾县有 “蒙山”。《方舆纪要》 卷40平定州: 蒙山 “在州东北十五里,孤峰耸秀,高出众山”。②一名西山。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晋书·刘聪载记》: 永嘉

  • 钟 (鍾) 家园堤 (隄)

    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清江县 “固本堤” 条下:钟家园堤 “在府 (今临江镇) 东南十余里。《志》云,堤当袁、赣二水之冲,修筑为艰。隆庆三年修城复坏,以沿堤皆沙砾,易于消溃也。

  • 任山

    在今江苏铜山县西南三十里。唐有任山馆。自宿州趋徐州,必度睢水,逾任山,为往来通道。《资治通鉴》:唐咸通九年(868),“初,朝廷闻庞勋自任山还趣宿州,遣高品康道伟赍敕书抚慰之。十一月,道伟至彭城,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