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同心县

同心县

1938年改豫旺县置,属宁夏省。治所即今宁夏同心县。以同心城为名。1954年属甘肃省。1958年属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东邻甘肃省。属吴忠市。面积 8433 平方千米。人口34.8万,回族占80.41%。辖6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同心镇。以镇名县。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置平远县,治下马关,属甘肃省固原直隶州。1914年改为镇戎县,属宁夏道。1928年改为豫旺县,划属宁夏省。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时曾置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1938年豫旺县治徙同心城(今同心镇),并改今名。1954—1957年属甘肃省河东回族自治区和吴忠回族自治州,1958年直属宁夏回族自治区。1972年属银南地区,1998年属吴忠市。地处宁夏中部山地和宁南黄土丘陵,清水河流贯境内。属中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黍、荞麦、谷子为主。特产滩羊裘皮、甘草、发菜等。工业有建材、煤炭、食品、机械、皮革等。宝中铁路、银平公路经此。古迹有明王陵、同心清真大寺、韦州康济寺塔、韦州喇嘛墓塔等。


猜你喜欢

  • 岳林寺

    又名崇福院。南朝梁大同二年 (536) 建,在今浙江奉化市东北三里。清康熙十三年 (1674) 重建。

  • 永乐宫

    ①北魏离宫。在平城北苑中,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高祖纪》载:太和元年(477)九月,“起永乐游观殿于北苑,穿神渊池”。后来永乐游观殿围筑墙垣,成为永乐宫,神渊池即永乐宫池。太和十六年(492)孝文帝

  • 大方山

    ①即今山东栖霞县西南二十里方山。《方舆纪要》卷36栖霞县“百涧山”条下:方山“山顶方平,亦曰大方山。迤西又有小方山”。②在今四川南充市西。《舆地纪胜》卷156顺庆府:大方山“距城十五里。谢自然真人栖真

  • 赤坑

    当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境。《后汉书·张奂传》:延熹初,“迁使匈奴中郎将。时休屠各及朔方、乌桓并同反叛,烧度辽将军门,引屯赤坑,烟火相望”。李贤注:“时度辽将军屯五原。”《方舆纪要》卷61榆林镇:赤坑,

  • 石迪站

    又作石迪闻站。元置,故址在今吉林敦化市东北官地镇。元《析津志》天下站名:“唆吉正东微北百二十里,石迪。”

  • 白浮堰

    在今北京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1昌平州“白浮山”条:“《志》云,白浮堰在州东南十五里,起白浮村,至府西北三十五里之青龙桥,延袤五十余里。元至元中,郭守敬引白浮山诸水西折而南,经府西三十里之瓮山泊,流

  • 竹格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峰州。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贞观元年(627)废入新昌县。

  • 广济寺

    ①在今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东口。原为金中都北郊的西刘村寺。明天顺元年(1457)重建,改名弘慈广济寺。简称广济寺。此后曾多次扩建。1934年1月火灾,庙内正殿及后殿烧毁大半,次年重建。主要有山门、

  • 海陵县

    西汉置,属临淮郡。治所即今江苏泰州市。《舆地纪胜》 卷40泰州海陵 “以其地并海而高,故名”。东汉属广陵郡。东晋义熙七年 (411) 为海陵郡治。隋属江都郡。唐武德三年 (620) 改名吴陵县。七年

  • 鱼通安抚司

    五代后蜀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东北麦崩乡。元改为宣抚司,属吐蕃等处宣抚司。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