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中桥

大中桥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明宫城西南,白下路与大光路交接处的青溪上。始建于杨吴,称白下桥。明初称为大中桥。《明一统志》卷6南京:大中桥“在长安街西。即古白下桥”。《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江宁县:大中桥“唐时东门桥也。旁有白下亭,因名白下桥。宋嘉泰四年重建,改曰上春桥。明曰大中桥”。


猜你喜欢

  • 固庙镇

    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二十二里。古淮渎祠或称淮渎庙曾建于此,故名。

  • 竹箐关

    宋置,属洪雅县。在今四川洪雅县西六十里竹箐镇西北竹晶关。明设竹箐山巡司于此。清费密《荒书》:顺治十七年(1660),张献忠余部郝承裔“又取洪雅县,退守竹箐关”。即此。

  • 长甸河镇

    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长甸河口。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清设县丞驻此,民国改县佐。

  • 九成台

    在今广东韶关市城北城上。《舆地纪胜》卷90韶州:九成台“在州衙。狄咸建。东坡书且铭焉”。《清一统志·韶州府》:九成台“旧名闻韶台,在州治北城上。宋郡守狄咸建。《府志》:宋建中靖国元年,苏轼与苏伯固北归

  • 诺柞州

    亦作诺苲州或诺祚州。唐太和以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 光迁县

    北周保定三年(563)改房陵县置,为光迁郡治。治所即今湖北房县。隋为房陵郡治。唐初为迁州治。贞观十年(636)改为房陵县。古县名。北周武帝时改房陵县置,治今湖北省房县。隋为房陵郡治。唐贞观十年(636

  • 呼玛尔窝集

    又作呼玛窝集。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西南与内蒙古额尔古纳左旗交界处。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5: 呼玛河流域 “有著名之呼玛窝集。其中林木翳天,白昼犹暗,鄂伦春人栖息其间,从事游猎”。

  • 太义镇

    即今山西长治县南太义村。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移同知驻此。古镇名。在今山西省长治市南。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同知驻此。

  • 坑源隘

    在今福建漳平市北。《方舆纪要》卷99宁洋县:坑源隘在“县(治所在今双洋镇)北四十里。又北二十里至延平府永安县之林田隘,林田北出之要会也”。

  • 元江州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降元江府为元江直隶州,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辖境约当今云南新平、元江、江城等县地。1913年改为元江县。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元江府置,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