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水
即今湖南耒阳市西之舂陵水。《水经·耒水注》:“《十三州志》曰,大别水南出耒阳县太山,北至酃县入湖也。”《清一统志》谓即耒阳东之浔江水,误。
即今湖南耒阳市西之舂陵水。《水经·耒水注》:“《十三州志》曰,大别水南出耒阳县太山,北至酃县入湖也。”《清一统志》谓即耒阳东之浔江水,误。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改柏兴千户所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卫城镇。次年属四川行都司。辖境相当今四川盐源、盐边等县地。清雍正六年 (1728) 改为盐源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一名庸城山。在今湖北竹山县西五里。《隋书·地理志》 竹山县: “有悬鼓山。”
在今内蒙古东胜市西南。一说在今准格尔旗境。《魏书· 世祖纪》: 始光四年 (427) 五月,“西讨赫连昌。辛已,济君子津。……帝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方舆纪要》 卷61榆林镇:
即交趾。泛指今五岭以南地区。《尚书·尧典》: “申命羲叔,宅南交。” 蔡沈注: “南交,南方交阯之地。”一作交阯、交趾。泛指今五岭以南地区,一说指今长江下游一带。《尚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
一名印字山。在今四川宣汉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69东乡县:印石山“在县治西。以山形方整而名”。
①春秋时晋士会邑,以邑为姓,称范氏。当在今山西屯留县地。《左传》: 宣公十六年 (前593),“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按留吁、铎辰等在今山西屯留县附近。据赏战功之例,赐士会食邑范,应在此
在今四川三台县北二里长屏山。唐杜甫有 《陪章梓州、王阆州、苏蓬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 诗。今寺石壁上有唐代摩岩佛造像数龛。
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南华林山中。《明史·忠义·周宪传》:正德初,“华林、马脑贼方炽,总督陈金檄宪剿之,平马脑砦及仙女、鸡公岭诸寨,先后斩获千余人”。
亦作阿即、阿济。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岸马奇托瓦亚河口。清属宁古塔将军,后属三姓副都统。康熙《皇舆全览图》黑龙江下游南岸有“阿即噶山”。光绪《吉林通志》卷17:混同江南岸,东至海滨旧
①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清一统志·常德府》: 桃花溪 “在桃源县西南二十五里。源出桃花山,北流入沅”。②即今四川长寿县北之桃花溪,为长江支流。《方舆纪要》 卷69长寿县: 桃花溪 “在县治东,上有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