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山
在今福建仙游县北五里。《新定九域志》卷9:大飞山“山地本平湖数顷,一夕风雨暴至,旦见此山耸峙,因名”。《清一统志·兴化府》 引《旧志》:“谓之大小二飞山,县之主山也。自九座分宗东来,高可千仞,延亘百里,矗为二山,形势耸拔,翼然如飞。”
即“二飞山”。
在今福建仙游县北五里。《新定九域志》卷9:大飞山“山地本平湖数顷,一夕风雨暴至,旦见此山耸峙,因名”。《清一统志·兴化府》 引《旧志》:“谓之大小二飞山,县之主山也。自九座分宗东来,高可千仞,延亘百里,矗为二山,形势耸拔,翼然如飞。”
即“二飞山”。
即省嵬山。在今宁夏惠农县东南省嵬村附近。《水经· 河水注》: “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清一统志·宁夏府一》:
在今四川青神县北。《新唐书· 地理志》 青神县: “太和中,荣夷人张武等百余家请田于青神,凿山酾渠,溉田二百余顷。” 《清一统志·眉州》: 鸿化堰 “在青神县北十五里。即唐张武等所开”。
①清置,属绥化府。即今黑龙江省绥化市东北津河镇。《清史稿·地理志》 绥化府: 官商路“东津河镇赴余庆”。②即今安徽明光市东北津里镇。清光绪 《盱眙县志稿》 卷3: 津里镇,“ 《乾隆志》: 在县治西七
即今江苏沭阳县东北吴集乡。《清史稿·地理志》海州沭阳县:“吴家集有汛。”
即今陕西宁强县南关口坝。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申熙县治此。
即今四川郫县北十五里柏条河南岸三道堰镇。民国《郫县志》卷1:三道堰“在城北十五里,属芶村。此处有水路,上通崇宁万寿桥,下达成都省北门”。在四川省郫县北部。面积36.1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
一作砥桥镇。即今河北东光县东五十五里大单乡砥桥村。《清一统志·天津府》: 底桥镇 “在南皮县东南五十里”。
①古称盱水。又名武阳水、建昌江、临川江。即今江西临川市东之抚河。源出江西广昌县南驿前镇,北流经临川市,到王家洲分为两支:一从南昌入赣江;一自八字脑入鄱阳湖。后抚河堵口,主流改道,经青岚湖入鄱阳湖。《方
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新唐书·地理志》甘州删丹县:张掖河“傍河东壖屈曲东北行千里,有宁寇军、故同城守捉也,天宝二载为军”。
明弘治七年 (1494) 析赵州及太和、云南二县地置,属大理府。治所在今云南宾川县南二十里州城。1913年废为县。明弘治六年(1493年)析赵州及太和、云南二县置,治今云南省宾川县南州城,属大理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