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天津市

天津市

1928年于天津县城区置天津特别市,1930年6月改为天津市,隶属行政院。同年10月,改为省辖市,为河北省治。1935年复升为院辖市。1937年日军占领后,改特别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仍为院辖市,1949年1月解放后隶属华北人民政府。同年10月,改为中央直辖市。1958年改为河北省辖市。1967年复为中央直辖市。


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中央直辖市。在中国北部偏东,东濒渤海湾。面积1.13万平方千米(市辖区6820平方千米)。人口932.2万(市辖区763.6万)。辖和平、河东、河西、河北、南开、红桥、津南、塘沽、汉沽、东丽、西青、北辰、大港、武清、宝坻15区和静海、蓟县、宁河3县。市人民政府驻和平区大沽北路。古冀州地。秦于北部设无终县(治今蓟县),为右北平郡治。西汉设雍奴、泉州二县,属渔阳郡,无终县属右北平郡。三国魏因汉置。西晋改右北平郡为北平郡,雍奴、泉州二县改隶燕国。北魏渔阳郡移治雍奴,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省泉州入雍奴。隋大业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县,为渔阳郡治;雍奴属涿郡。唐渔阳为蓟州治,雍奴属幽州;天宝元年(742年)改雍奴为武清县。五代蓟、幽二州地入契丹。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析香河县置宝坻县。明昌四年(1193年)以富子口置靖海县(今静海县),贞祐二年(1214年)建直沽寨。元大都路领宝坻县,漷州领武清县,蓟州治渔阳县,清州领靖海县;延祐三年(1316年)改直沽寨为海津镇。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靖海为静海,顺天府通州领武清、宝坻二县;河间府领静海县,渔阳县省入蓟州。永乐三年(1405年)建天津卫及天津左卫,四年置天津右卫。天津之名始此。据《天津卫志·序》称:“明永乐(朱棣)渡此,因赐嘉名。”建国后在天津南门外发现明嘉靖《重修天津三官庙记》石碑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成祖朱棣南下争夺王位,“圣驾尝由此济渡沧州,因赐名曰天津”。天津即取“天子津渡”之意。弘治三年(1490年)设天津道。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天津卫为直隶州,九年升州为府;并设天津县,为府治。清末直隶总督移驻天津。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西方列强入侵,天津被迫开辟九国租界,为中国设立租界最多的城市。1913年为直隶省海津道天津县。1928年设天津特别市,1930年改天津市。1949年1月15日解放,建国后为中央直辖市。1953年天津县并入天津市。1958年2月改为河北省辖市,同年4月河北省会由保定迁此。1967年复为中央直辖市(河北省会迁保定,1968年迁石家庄)。1973年河北省蓟、宝坻、武清、静海、宁河五县划归天津市。1979年设立大港区。1992年东郊区改名东丽区,南郊区改名津南区,西郊区改名西青区,北郊区改名北辰区。至2004年行政区划始成今状。地处海河平原,北部为燕山山地,海河及支流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等交汇境内。属南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2℃,年平均降水量590~690毫米。市郊农业发达,主产小麦、稻、玉米等,其中“小站稻”驰名。北部山区、西部平原地区产梨、山楂、核桃、板栗、柿子等。以盘山大盖柿最为有名,宝坻红皮大蒜远销国内外。沿海盛产鱼、盐,为“长芦盐”的重要产区。燕山山地有锰、钨、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等矿。海河平原和渤海大陆架富石油、天然气资源。旧时经济以消费性商业为主,工业仅有纺织、食品等部门。1949年后,钢铁、电子、机械、纺织、石油、化学(尤以海洋化工著称)、造船、仪表等工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之一。建有天津新港、大港油田、引滦入津工程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等。天津是中国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交通咽喉。京哈、京沪铁路在市区交会,大秦、京秦铁路在蓟县过境。京津塘高速公路和101、 103、 104、 105、 205、 112等国道经此。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为中国大型机场之一,天津新港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百余所。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盘山、黄崖关城、独乐寺、围坊遗址、秦城遗址、邦均汉墓群等。有李大钊、于方舟、周恩来、邓颖超、刘少奇、彭真等革命者在津活动的纪念地和居所。亦有清末代皇帝溥仪和民国初期政界要员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曹锟等居所及梁启超、吉鸿昌、李叔同、霍元甲等名人故居。


猜你喜欢

  • 雍澨

    在今湖北京山县西南。《左传》: 定公四年(前506),吴伐楚,“左司马戍及息而还,败吴师于雍澨”。即此。

  • 阴地关

    即今山西灵石县西南五十里南关。《旧唐书·昭宗纪》: 大顺元年(890),“(李)克用遣大将李存信、薛阿檀拒王师于阴地,三战三捷”。即今山西省灵石县西南南关镇。《旧唐书·昭宗纪》:唐大顺元年(890年)

  • 范公堤

    即捍海堰。北宋天圣间范仲淹监西溪盐仓场时筑,在今江苏省中部,大致北起大丰县西串场河,经东台市南至通州市 (金沙镇) 东南余西乡。后人称为 “范公堤”。后世屡圮屡筑,并续有增展,北起今江苏阜宁县,南抵今

  • 下川南道

    一称永宁道。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治所在泸州(今四川泸州市)。辖叙州府,泸、资两直隶州,叙永直隶厅。相当今四川大凉山以东,仁寿、资阳以南,隆昌、合江以西地区。(1)清末改川南道置。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

  • 咸阳县

    ①秦孝公十二年 (前350) 置,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镇一带。西汉高帝元年 (前206) 改名新城县。元鼎三年 (前 114) 又改渭城县,东汉省。隋初复置,属雍州。治所在今咸阳市东十三里。后废

  • 杂瓦台

    在今新疆墨玉县西南扎瓦乡。清道光《新疆识略》卷3和阗:杂瓦台“一名哈拉哈什台,一百一十里至披雅尔满台”。

  • 黑孜吉牙克卡伦

    清光绪五年 (1879) 平定阿古柏之后置,为帕米尔八卡之一。在帕米尔北部朗库里湖西北。宣统 《新疆图志》 卷8: 光绪十七年 (1891),“俄塔什干督巡边前队径越中属黑孜吉牙克等卡,实属违约,妄行

  • 瓦亭

    即春秋卫之瓦邑。在今河南滑县南瓦冈。《水经·济水注》:“酸渎水又东北,径燕城北, 又东径滑台城南,又东南径瓦亭南。”(1)又称东瓦亭关。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瓦亭。东汉置。为重要关隘。建武八年(

  • 甘肃镇

    明九边之一。治所在甘州城(今甘肃张掖市)。洪武五年(1372)于此置甘肃卫。二十五年(1392)罢。二十六年(1393)陕西行都司自庄浪徙置于此。其分守地自庄浪而北,又西迄嘉峪关,即甘肃西北边之长城。

  • 邓公场

    ①唐上元二年(675)置。即今江西德兴市。《寰宇记》卷107饶州德兴县:“本饶州乐平之地,有银山,出银及铜。唐总章二年, 邑人邓远上列取银之利。上元二年因置场监,令百姓任便采取,官司什二税之,其场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