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
在今浙江杭州市灵隐寺南山中。有三寺:上天竺寺在北高峰麓,五代吴越建;中天竺寺在稽留峰北,隋建;下天竺寺在飞来峰南,东晋建。为杭州著名佛教寺院。
在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南面山中。有上、中、下三天竺寺之分。上天竺名法喜寺,中天竺名法净寺,下天竺名法镜寺,分别创建于五代、隋、东晋年间,为杭州著名的佛教寺院。
在今浙江杭州市灵隐寺南山中。有三寺:上天竺寺在北高峰麓,五代吴越建;中天竺寺在稽留峰北,隋建;下天竺寺在飞来峰南,东晋建。为杭州著名佛教寺院。
在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南面山中。有上、中、下三天竺寺之分。上天竺名法喜寺,中天竺名法净寺,下天竺名法镜寺,分别创建于五代、隋、东晋年间,为杭州著名的佛教寺院。
即今河北献县西北三十二里陌南乡。清乾隆《献县志》 卷3市集: 有陌南。
在今浙江萧山市西。《资治通鉴》: 隋开皇九年 (589),右卫大将军武川宇文述攻陈吴州刺史萧, “进至奉公埭”。 即此。古水利工程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隋开皇九
即今新疆呼图壁县西北马桥城。清同治初,居民尝筑堡避兵于此。
在今山东临清市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34临清州: 渡口驿 “其地为清河、夏津两县之交,漕舟所经,因置驿于此”。《清一统志·临清州》 作“渡河水驿”。
在今福建永定县南。《方舆纪要》卷98永定县:“竹箭隘在县南,路出广东大埔县。”
即朱雀航。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上。又作大桁。即朱雀航。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内。跨秦淮河上。秦淮河上二十四航中,此为最大,故称。为建康城南面门户。
清宣统二年 (1910) 改凭祥州置,属太平府。治所即今广西凭祥市。1912年改为凭祥县。
金置,属宁津县。在今山东宁津县地。
①在今山西武乡县东北,接左权县界。《方舆纪要》卷43武乡县:“羊径山在县东百里,路若羊肠,为入太行之径。”②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清一统志·韶州府》:羊径山“在翁源县(治今翁城镇)西北五十里。两崖对峙
即今河南商丘县西北三十八里谢集镇。明嘉靖 《归德州志》 卷1 《村镇》: “谢家集,小坝西北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