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婺源县

婺源县

唐开元二十八年 (740) 置,属歙州。治所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清华镇。天祐中移治弦高镇(即今婺源县)。《元和志》 卷28歙州: 婺源县 “以婺水绕城三面,因以为名”。宋宣和后属徽州。元元贞元年 (1295) 升为婺源州。明洪武二年 (1369) 复为县,属徽州府。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6年直属安徽省。1934年划归江西省。


在江西省东北部,北邻安徽省,东邻浙江省。属上饶市。面积2947.5平方千米。人口33.5万。辖11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紫阳镇。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歙州休宁、饶州乐平县地置婺源县,治今县北清华,属歙州。因地近婺水(今乐安河)之源而得名婺源。《元和郡县志》歙州婺源县:“以婺水绕城三面,因以为名。”天复元年(901年)迁治弦高镇(今紫阳镇)。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属徽州。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县为州,属徽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属徽州府。1912年隶安徽省皖南道。1914年属芜湖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34年划入江西省,1947年复划回安徽省。1949年又划入江西省,先后属乐平、浮梁专区。1952年属上饶专区,1970年属上饶地区,2000年属上饶市。地处黄山和天目山余脉西段,源于境北的乐安河至境南后向西入德兴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大豆、油菜籽、芝麻等,为全国绿茶基地县和省蚕茧生产重点县。“婺绿”为茶中上品,特产荷包红鲤鱼、江湾雪梨及龙尾砚(歙砚)、徽墨。工业有制茶、电力、采矿、水泥、茶叶机械、酿酒、纺织器材、食品、制砚等。有江西省茶叶专科学校。县城设有茶叶市场。有白景、溪婺、婺沱等公路。纪念地有中共皖浙赣省委旧址。名胜古迹有灵岩溶洞群、吴楚分源碑、彩虹桥、龙天塔、理坑明清建筑群、延村清代建筑群等。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和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天文学家齐彦槐,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的故乡。


猜你喜欢

  • 五回县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置,属易州。治所在今河北易县西一百里。《元和志》卷18五回县:“在五回山东麓,因名之。”次年,迁治五公城(今易县西五十里)。唐末废。古县名。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置,治今河

  • 南柴堡

    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南柴村。《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南柴堡 “在太平县 (今汾城镇) 南二十五里。明季筑。周三里八十七步。其北为北柴堡,明成化中筑,周四里一百四十步”。

  • 同心清真大寺

    俗称大寺。在今宁夏同心县城西南隅高地上。明初改元喇嘛教寺庙而成。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两次重建。为宁夏现存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教寺院。系阿拉伯建筑与中国古建筑风格融

  • 旁多宗

    即蓬多城。又作彭多、盆多宗。即今西藏林周县北旁多。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置,治今西藏自治区林周县旁多。1962年撤销,并入林周县。

  • 长堤山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十里。《方舆纪要》卷12涞水县:长堤山“高耸突峙,可以远眺”。

  • 攸镇驿

    即今江西赣县西北攸镇圩。《方舆纪要》卷87赣州府赣县“水西驿”条下:攸镇驿“在府北百二十里。元曰攸镇站,明初改为驿”。清废。

  • 朗平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南州。治所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北十五里浪平。六年 (623) 属白州。贞观十二年 (638) 废。古县名。(1)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北。属白州。

  • 盘沱

    在今四川云阳县西长江滨。民国 《云阳县志》 卷5: 江水 “又东过盘沱,四溪口水自梨子坪北流注之。沱旁有市曰盘沱镇”。

  • 嘉鱼县

    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 (953) 置,属鄂州。治所在鲇渎镇 (即今湖北嘉鱼县)。《舆地纪胜》 卷66鄂州: “其地有鱼岳山,兼取南有嘉鱼之义。” 元属武昌路。明属武昌府。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1932年直

  • 清邑县

    隋开皇八年 (588) 改阳平县置,属魏州。治所即今山东莘县。开皇十六年 (596) 为莘州治。大业初改为莘县。古县名。隋开皇八年(588年)改阳平县置,治今山东省莘县。属魏州。十六年为莘州治。大业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