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平镇

安平镇

①即今河北香河县西南安平镇。清于此设把总驻防。

②即张秋镇。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明史·地理志》 东平州东阿县:“张秋镇在西南,弘治二年河决于此。七年十二月塞,赐名安平镇。”

③清康熙元年(1662)郑成功改台湾城置,以郑氏故乡泉州安平镇为名。即今台湾台南市西安平港。咸丰十年(1860)后开为对外通商口岸。

④即今湖南安仁县东南三十八里安平镇。明置巡司于此。


(1)古镇名。(1)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南。本名张秋镇,因明弘治二年(1489年)河决于此。七年,命刘大夏治之。大夏先治上游,后塞决口九十余丈,筑滚水石坝。功成水大治,更名安平镇。置北河都水郎中治此。(2)清顺治十八年十二月(1662年1月)郑成功收复台湾,于台湾街置安平镇,以郑氏故乡泉州晋江县西南安平镇(今福建晋江市西南安海镇)为名。即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安平区。咸丰十年(1860年)开放为对外通商口岸。(2)今镇名。(1)在河北省安平县中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5.8平方千米。人口7.7万。镇人民政府驻安平,人口5.6万。自汉代始历为安平郡、国、县治。1953年设城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1987年更今名。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花生。有丝网编织、榨油、建材等厂。为前安铁路终点,保衡、正饶公路经此。(2)在河北省香河县西部。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安平,人口 3930。传唐太宗东征驻跸于此,赐名安平。1953年设乡,属通县。1954年划归香河县,1958年并入城关公社。1962年析建安平公社,1984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棉花。有印刷、沙发、乐器厂。103国道、夏安公路经此。为解放战争时期“安平事件”发生地。(3)在河南省柘城县西南部。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安平集,人口 3900。传汉已有集,以商贾能平安交易得名。1958年设安平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改镇。主产小麦、玉米等。特产“鸡爪麻花”。有面粉、制砖、机修等厂。为柘城、太康、鹿邑、淮阳四县交界处最大集贸市场。商周公路经此。(4)在湖南省涟源市西北部山区。面积99.8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落水洞,人口 6000。古名落水洞,1946年在此创办安平铁厂,取“生产安平”之意,镇因厂名。1956年建梅塘乡,1958年为公社。1984年设安平镇。产稻、花生、茶叶。矿产有煤炭、铁矿石。有煤矿、铁矿和水泥、农机、农副产品加工等厂。省属湘中机械厂驻此。设有圩场,为县西北部重要集市。涟古公路经此。(5)在湖南省安仁县中部偏东。面积220.5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安平司,人口1.5万。以其地处安平河入永乐江口得名。宋置安平镇,明设安平巡检司,称安平司。1949年属安仁县第三区,1952年属第五区。1956年设安平乡。1958年属先锋公社,1961年析置安平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置镇。主产稻,并产柑橘、烤烟、茶叶。有农具、茶叶、大米、木制品加工、水泥电杆等厂。设有圩场。有公路与平安公路相接。(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北部。面积158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太平街,人口 1020。以“安定太平”意得名。1952年属岑溪县八区,1958年属太阳公社,1959年属糯垌公社,1961年改区。1968年置太平公社,1982年因地区重名改安平公社。1984年改乡,1984年置镇。产稻、木薯、红薯、八角、玉桂、柑橙、松等。有农机、造纸、酿酒、爆竹、木材加工等厂。为农贸集市。207国道经此。(7)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中部偏西。面积31.2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安平,人口 1180。取“安居乐业,太平生息”之意,故名。1949年为太平乡,属南充县。1958年改太平公社,1981年更名安平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置镇。1992年巨石乡并入。1993年改属嘉陵区。盛产柑橘、蚕茧、黄麻。有农机、机械、酿酒等厂。通公路。


猜你喜欢

  • 新奉铁路

    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日军占领奉天(今辽宁沈阳) 时所修的军用轻便铁路。从奉天 (今沈阳) 至新民。长60公里。后由清政府赎回改轨。今为京哈路的一段。

  • 绛部

    大理国置,属会川府。治所在今四川会东县东铅锌镇,一说今会东县。《元混一方舆胜览》 卷下:“会通,蛮名昔托,又名绛部。”大理国置,治今四川省会东县。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置会理州。

  • 田地县

    十六国前凉张骏时置,治所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镇。后废。古县名。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前凉张骏置,治柳中城(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属高昌郡。后废。

  • 武东山

    亦作东武山。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武东乡境。《方舆纪要》 卷71射洪县 “金华山” 条下: “县东七里有武东山,亦高秀,以武水经其西而名。” 唐陈子昂世居于此。

  • 安舟塘

    即今安徽阜南县东南七十里安冈乡。清道光《阜阳县志》卷2:安舟塘“环安舟冈七里。明成化中废,州同知刘节修复”。

  • 永静军

    北宋景德元年(1004)改定远军置,治所在东光县(今河北东光县)。金改为景州。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改定远军置,治东光县(今属河北)。属河北东路。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德州市及河北省东光、吴桥、阜城等县

  • 飞来寺

    又名东岳寺。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北五里大庙乡飞来岗上。清道光《峨眉县志》卷2:“飞来冈在县北大庙后,有飞来殿。殿内有唐宋家庆楼、吕纯阳仙笔。”寺始建于唐,宋淳化四年(993)和元泰定四年(1327)两次大

  • 布朗达克拉噶尔宗

    一作布拉木达克喇城。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西番(藏)语:布朗,旧地名。达克谓虎。噶尔,碉也。岭形如虎碉,城建于岭旁,故名。”

  • 贵乡县

    东魏天平二年 (535) 置,属魏尹。治赵城 (今河北大名县西北)。北周移治孔思集寺 (今大名县东北大街乡),属昌乐郡。隋为武阳郡治。唐为魏州治。五代晋改名广晋县。古县名。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析馆

  • 白司马阪

    即白马山。在今山西盂县东北。《旧唐书·太宗纪》:贞观十一年(637)九月,河溢,帝“幸白司马阪以观之’,即此。即“白马山(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