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陶墟
即今福建永安市西南小陶镇。清《乾隆内府舆图》:永安县西南有小陶墟。
即今福建永安市西南小陶镇。清《乾隆内府舆图》:永安县西南有小陶墟。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位于尹庆群礁中部,在西礁东北5海里。是一长900米的环礁,西南端有一露出水面的小沙洲。中国渔民向称弄鼻仔。1935年公布名称为中央礁。1947年改名中礁。
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东南流至沅陵县入酉水。《水经·沅水注》: “武陵有五溪,谓雄溪、 溪、 无溪、 酉溪、 辰溪其一焉。” 光绪 《湖南通志》 卷24谓即明
在今台湾省恒春半岛西南端,与鹅銮鼻东西相对。猫鼻头半岛为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分界处。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为西北之关山,高153米。西坡颇陡,猫鼻头在小半岛之东南角,因海边一巨石似猫状而得名。
北宋建隆元年 (960) 改弘农县置,为虢州治。治所即今河南灵宝市。至道三年 (997) 改为虢略县。古县名。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弘农置,治今河南省灵宝市,为虢州治。至道三年(997年)改名虢略
从辽宁锦西 (今葫芦岛市) 至葫芦岛。长 11.9公里。为京奉铁路支线。宣统二年(1910) 动工修筑,1911年建成。
即关内外铁路。自北京至辽宁沈阳。因当时辽宁名奉天,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关内外铁路改称京奉铁路。“京沈铁路”的旧称。
亦称桑家坡。在今河南孟县东十四里。相传为五代晋桑维翰故里。民国 《孟县志》 卷10: “桑维翰为河阳书记,因家河阳,今桑家坡是。”
即大洛城。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为汉定襄郡骆县故城。《魏书·太宗纪》:永兴五年(413),“遂南次定襄大落城”,即此。
俗称百峰山或北峰山。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清一统志·广州府一》:古兜山“在新会县西南八十里。最高峻,东与厓山相峙,西与新宁县百峰山相连,有峰曰汤瓶咀”。古称百峰山,当地称北峰山。在广东省台山市与江门市
①即今浙江宁海县东南越溪乡。明洪武三年(1370)置巡司于此。清康熙时设千总驻守。②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北。《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越溪 “在州东北三里。自景泰山流下,而至超悟寺曰越溪,又东与东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