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羌江

平羌江

即青衣江。在今四川西部。《元和志》卷32严道县:平羌水“经县东二里”。《舆地纪胜》卷147雅州:平羌江,“《图经》云:平羌水自卢山发源,至严道之多功峡合碉门、荣经三江,抵郡城下,自此而东即与阳山江合流,汇于凌云、九顶之前,故嘉州亦号平羌江。李白有‘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之句”。


猜你喜欢

  • 金带铺

    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金带乡。清光绪 《资州志》 卷12: 金带铺在 “州北四十里”。

  • 风陵

    即封陵。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风陵渡镇。《水经·河水注》:“关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戴延之所谓风塠者也。”

  • 十道

    唐贞观元年(627),依自然形势分全国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开元以前,曾先后设置十道存抚使、巡察使、按察使等, 皆不久即罢。开元二十年(732)置十道采访

  • 吕孟湖

    在今山东微山县境。《明会典》卷197载:“赤山湖、微山湖、吕孟湖、张庄湖四湖相连,长八十里。”《清一统志·兖州府二》:吕孟湖“其西为赤山湖、微山湖,东为张庄河(湖),又东接峄县之韩庄湖,实一湖也,今通

  • 叙州府

    明洪武六年 (1373) 改叙州路置,属四川行中书省 (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治所在宜宾县 (今四川宜宾市)。清辖境相当今四川大凉山及雷波以东,富顺以南,隆昌、兴文以西地区。1913年废。明洪武六年(1

  • 三里墟

    即今广西武宣县东南三十里三里镇。清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后,向西进军,大败清军于此。

  • 山西

    ①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与当时所谓“关中”同义。楚、汉相争,萧何镇守关中,《史记·太史公自序》 谓“萧何填抚山西”。《正义》曰:“谓华山以西也。”《汉书·赵充国传》:“秦汉以来,山东出

  • 梁乐县

    南朝梁置,为梁乐郡治。治所在今广东阳山县南。隋开皇九年 (589) 改属连州。十八年(598) 改名宣乐县。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广东省阳山县南。为梁乐郡治。隋初改属连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宣

  • 孙武墓

    在今江苏苏州市平门外西北。《越绝书》卷2:“巫门外大冢, 吴王客齐孙武冢也, 去县十里。”《吴地记》载:“平门……亦号巫门,西北二里有吴偏将军孙武坟。”

  • 大城关

    在今湖北大悟县东南。《方舆纪要》卷76麻城县:大城关在“县北九十里,接河南罗山县界。宋开庆初,蒙古忽必烈入大城关,宋戍军皆溃,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