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陆县

平陆县

①西汉景帝元年(前156)置平陆侯国,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尉氏县东北。地节元年(前69)国除,改为县。东汉建武元年(25)废。

②南朝宋改东平陆县置,属东平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北。元嘉中,移乐平县寄治于此。北齐改名乐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复改平陆县,属兖州。大业初属鲁郡。唐天宝元年(742)改名中都县。

③唐天宝三年(744)改河北县置,属陕州。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三门峡水库区。《旧唐书·地理志》:“太守李齐物开三门,石下得戟,大刃,有‘平陆’篆字,因改为平陆县。”金属解州。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59年迁治圣人涧(今平陆县)。


(1)古县名。南朝宋改东平陆县置,治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北、大汶河南。属东平郡。元嘉中移乐平县治此。北齐改平陆县为乐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名平陆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中都县,属兖州。(2)今县名。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中条山南麓,南邻河南省。属运城市。面积 1173 平方千米。人口24.5万。辖6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圣人涧镇。春秋晋为茅戎(贸戎)。西汉置大阳县,属河东郡。东汉、魏、晋因之。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河北郡来治。北周改大阳县为河北县,为河北郡治。隋开皇初废河北郡,属河东郡。唐初属蒲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属陕州;天宝三载(744年)陕郡太守李齐物开三门以利漕运,得古刃,刃有篆文曰“平陆”,因以县名。治今县西南平陆城。五代、宋因之。金属解州,兴定四年(1220年)移解州治县。元移治解县,平陆属州。明、清均属解州。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迁治圣人涧。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运城市。黄河、涧河、曹家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棉花、玉米、谷子、豆类为主。特产百合。矿产有煤、铝土、铁、金、石膏、大理石、铜、蛭石、石英、硫黄等。工业有煤炭、冶金、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等。209国道和平南、风平公路经过县境。黄河上有10多个渡口。名胜古迹有茅津渡、三门峡水库、冀都等。


猜你喜欢

  • 即墨侯国

    东汉改即墨县置,属北海国。治所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六十里康王城(又名大朱毛)。后复为县。东汉贾复子宗所封,治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后复为即墨县。

  • 比喇坝

    即今贵州织金县。清康熙三年(1664)于此置平远府。二十二年(1683)改平远州。1914年改织金县。

  • 石门岩

    在今福建连城县东。《方舆纪要》卷98连城县:“石门岩在县东七里。两石相峙,壁立万仞。”

  • 冲相寺

    隋建,名药寺。唐改冲相寺。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萧溪镇东北十里。明末毁,清康熙重建。寺后有定光岩摩岩造像及唐、宋题记三十多处。

  • 胡空关

    在今四川平武县西。《方舆纪要》 卷73龙安府平武县: 胡空关在 “府西北四十里。永乐中置”。

  • 由拳山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一百二十里。《元和志》卷25:由拳山“晋隐士郭文举所居,傍有由拳村,出好藤纸”。《方舆纪要》卷90:“三国吴有暨猷者, 自由拳来隐此,故名。”

  • 赤祖

    在今四川绵竹县东北。《晋书·李流载记》:西晋太安间,益州刺史罗尚杀李特,“流与兄子荡、雄收余众,还赤祖,流保东营,荡、雄保北营”。即此。在今四川省绵竹市东北。西晋太安二年(303年),益州刺史罗尚袭斩

  • 南义阳郡

    ①南朝宋泰始五年 (469) 侨置,属南豫州。治所在孝昌县 (今湖北孝昌县北)。后属郢州。南齐属司州。梁天监三年 (504) 为司州治。七年(508) 属南司州。后废。②南朝宋改义阳郡置,属荆州。治所

  • 长乐洞

    即荆山洞。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太极洞。《方舆纪要》卷29广德州:五花岩山“其相近者曰长乐洞,广数丈,深不可测”。《清一统志·广德州》:“《州志》:有大洞在州北六十里,一名长乐洞。洞口如厦屋四五间,可

  • 忘忧馆

    在今河南商丘县城内。《明一统志》卷27归德府:忘忧馆“在府城。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集诸游士,各使为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