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腊 (臘) 河
即今贵州安顺市及普定县北之三岔河。《方舆纪要》 卷123普定卫: 思腊河 “在卫北境,接水西界。(明) 天启初,官军议讨水西,使黔兵由普定渡思腊河径趋贼巢,谓此”。
即今贵州安顺市及普定县北之三岔河。《方舆纪要》 卷123普定卫: 思腊河 “在卫北境,接水西界。(明) 天启初,官军议讨水西,使黔兵由普定渡思腊河径趋贼巢,谓此”。
即杖义城。在今四川汉源县南。《方舆纪要》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伏义城在“所南九十里。唐李德裕筑此,以制大渡、清溪之险”。伏为杖之误。
即今西藏边坝县南夏贡拉。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沙工拉山“一名丹达山。过丹达塘十五里,上山颇侧难行,俯临雪窖,西望峭壁摩空,中一小沟,蜿蜒而上,凛冽冰城,刺肌夺目,少有微风,断不可过。有丹达神庙”。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寰宇记》卷157新会县:“西熊洲、东熊洲俱在县南二十七里海心,有孤山相对耸上。”
即今广东东莞市西北槎滘村,北接增城市界。清宣统 《东莞县志》 卷21 墟市有 “槎滘墟”。
亦作绿川。即今四川仁寿县东北贵平河,为球溪河支流。《寰宇记》 卷85贵平县: 禄水 “在县南三十七步,流入仁寿县”。《方舆纪要》 卷67仁寿县:绿水 “在县北八十里。水多鱼虾,因名。自双流县流入境,下
隋开皇十一年(591)置,属象州。治所即今广西柳州市。大业初属始兴郡。唐贞观八年(634)为柳州治。天宝初为龙城郡治,乾元初复为柳州治。元属柳州路。明为柳州府治。民国初为广西柳江道治。1928年直属广
①北魏延昌二年(513)置,治所在徧城郡广武县(今陕西延安市东北甘谷驿镇附近)。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延川、宜川、延长、子洲、绥德、清涧、子长、米脂、甘泉、吴堡等市县地。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名延州。
即汉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西十里武侯镇。《寰宇记》卷133褒城县:“汉阳关在县西北,即汉时所立,蜀先主时破魏军杀大将夏侯渊于此也。”
一名燕厦镇。即今湖北通山县东六十六里燕厦镇。旧属兴国州。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兴国州西南有堰下市。
即今山东鄄城县东红船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濮州(今鄄城县北旧城镇)东南有红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