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阳郡
北周置,属商州。治所在拒阳县(今陕西洛南县东南)。辖境相当今陕西洛南县地。隋开皇初废。
北周置,治拒阳县(今陕西洛南县东南)。隋开皇初废。
北周置,属商州。治所在拒阳县(今陕西洛南县东南)。辖境相当今陕西洛南县地。隋开皇初废。
北周置,治拒阳县(今陕西洛南县东南)。隋开皇初废。
一名七里寨。在今河南开封市北二十里,后圯于水。《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三年(950)十一月,郭威率大军自邺进兵东京。慕容彦超“以大军屯七里店”。军溃,帝“独与三相及从官数十人宿于七里寨”。即此。(1)
亦作南源寨。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北三十五里。明万历中筑城,设巡司戍守。《明史·广西土司传》: “府江酋长杨公满等掠荔浦、平乐及峰门、南源,执永安知州杨惟执,杀指挥胡翰。”
明正统八年 (1443) 升南甸州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蛮干 (今云南梁河县东北四里九保街)。辖境约当今云南梁河县,陇川、盈江两县北部及缅甸部分地区。清属腾越厅,乾隆四十二年(1777) 迁治永安城
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方舆纪要》卷31齐东县“魏王城”条下:“县西二里延安镇有延安城。或曰,南燕时所筑。”
在今山东诸城市南常山。上有雩泉。宋苏轼《雩泉记》: “熙宁八年春夏旱,轼再祷焉,皆应如响。……乃凿石为井,其深七尺,广三之二。作亭于其上,而名之曰雩泉。”
①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潾州。治所在今四川大竹县南。《清一统志·绥定府二》:盐泉废县 “ 《旧志》: 盖因盐井为名”。八年 (625)废。②唐武德三年 (620) 析魏城县置,属绵州。治所在今
唐上元二年(761)改典合城置,即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岸。《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自蒲昌海南岸,西经七屯城,汉伊脩城也。又西八十里至石城镇,汉楼兰国也,亦曰鄯善,在蒲昌国南三百里
亦作斡儿寒河。即今蒙古国之鄂尔浑河。《明史·李文忠传》:洪武五年(1372),率军由东道北征,经胪朐河,“疾驰土剌河。元太师蛮子哈剌章悉众渡河,列骑以待。文忠引军薄之,敌稍却。至阿鲁浑河,敌来益众。…
唐永徽元年(650)或此前置,属燕然都护府。治所在今蒙古国西北色楞格河中游地区。因置于山娥河(今蒙古国色楞格河),故名。总章二年(669)属安北都护府。后废。又作仙崿州(《通典·边防》)。唐羁縻州。《
在今四川渠县东北土溪乡西北赵家坪(碑亭村)。据《后汉书·冯绲传》 载:焕在安帝时为幽州刺史,建光元年(121)被陷下狱,其后事虽辨明, 已病死狱中。安帝“赐钱十万, 以子为郎中”。此阙当建于建光元年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