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攸县

攸县

西汉置,属长沙国。治所在今湖南攸县东攸水南。以北有攸溪为名。东汉属长沙郡。南朝齐属湘东郡。梁、陈间改为攸水县。唐武德四年(621)复置,为南云州治。贞观元年(627)州废,县属衡州。五代梁时迁今攸县治,改属潭州。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攸州, 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县,属长沙府。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


在湖南省东部、湘江支流洣水流域,东毗江西省。属株洲市。面积 2651 平方千米。人口75.1万。辖10镇、20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攸县,治今县城东北;并置容陵县,治今攸县阴山港。均属长沙国。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吴改容陵县为阴山县,属湘东郡。南朝齐攸县亦属湘东郡。南朝梁天监中析阴山县置湘潭县,治所在今攸县境,属湘东郡。南朝梁、陈时改攸县为攸水县。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攸水、阴山县入湘潭县,属衡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析置攸县,并置南云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南云州,属衡州。五代治所徙今城关镇。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攸州,属潭州路。天历二年(1329年)属天临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攸州为攸县,属长沙府。1914年属湘江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衡阳专区,1952年属湘潭专区。1968年属湘潭地区,1983年后属株洲市。《水经注·洣水》谓,攸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地处湘东山地,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递降。攸水及支流洣水流经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油菜籽、生姜、辣椒、烟草、柑橘、鲜鱼、生猪。特产攸县麻鸭。林产有松、杉、竹、油茶。矿产有煤、铁、钨、长石等。有化工、机械、冶炼、造纸、皮革、副食品加工、采矿等工业。湘东铁路纵贯县境,106国道、攸衡公路交错境内。攸水、洣水可通航。名胜古迹有司空山、灵龟峰、阳升观、宝宁寺等。纪念地有苏维埃兵工厂旧址、谭震林故居。


猜你喜欢

  • 干海子

    ①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北。明置土巡检司于此。②在今贵州安顺市东南。《方舆纪要》卷121安顺府:干海子在“(宁谷长官)司东南四十里。水泛成湖,波面甚阔。《志》云,云南值旱,此水必泛溢,境内常丰;云南雨潦,此

  • 天桥场

    亦作天桥厂。即今辽宁凌海市西南天桥乡。清置巡司于此。1915年改置县佐。

  • 爪哇国

    旧称阇婆或诃陵。即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元时始称爪哇国。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元史·外国列传》、《明史·外国列传》 等有专条记述。

  • 祝其

    即夹谷。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南三十里夹谷峪(李条庄南)。《左传》: 定公十年 (前500),“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即此。一说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西南三十里; 又一说在今江苏赣榆县西五十里。古邑名。又

  • 禄布山

    在今云南罗平县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114 罗平州: 禄布山 “在州北八十里。《志》云,山高二百余丈,盘旋百里,林木葱蒨,峭石巉岩”。

  • 罗活寨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境或附近地。《方舆纪要》 卷105崖州: 罗活寨 “在州东北。其地膏腴,黎‘贼’ 常据此,曰罗活峒。嘉靖二十八年黎叛,议者谓当于罗活等处建立州县,设耕屯,且由罗活历斩开路以达安定,使道

  • 洞房山

    在今广西博白县东。明万历 《广西通志》卷5博白县: 洞房山在 “县东十里。广七十里。下有洞乳,缀丹碧,丽若雕房”。

  • 韩王山

    在今河北涉县东五里。《方舆纪要》 卷49涉县: 韩王山,“相传韩信曾驻兵于此”。

  • 碧滩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八十里黔江中。《方舆纪要》 卷 108 桂平县: 碧滩,“成化初,韩雍议峡江百里有上中下三滩,上曰勒马、下曰献俘、中曰碧滩。即而议置武靖州及移思隆巡司于此”。

  • 红头屿

    即今台湾省台东县东南海上之兰屿。清黄叔璥《台湾使槎录》:“沙马崎头之南行四更至红头屿,皆生番聚处,不入版图。”连横《台湾通史·经营纪》:光绪三年(1877)五月,“恒春知县周有基查勘红头屿,收入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