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家湾市
即今湖南湘潭市东北易家湾。清乾隆《湘潭县志》 卷5: 易家湾市 “一名西港湾。京广要路。市多鱼”。
即今湖南湘潭市东北易家湾。清乾隆《湘潭县志》 卷5: 易家湾市 “一名西港湾。京广要路。市多鱼”。
即石汗那。都艳城(今阿富汗东北境斯科扎尔一带;一说即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西南迭脑)。
在今山西高平县东南。《清一统志·泽州府》:丁壁镇“在高平县南三十里。有堡”。
亦作乞几。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东岸马林斯克。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东岸乞几必儿忒池口有 “乞几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混同
在今西藏东南部珞渝地区,墨脱县治西南一百四十二里处,沿雅鲁藏布江右岸。为珞巴语名。原隶属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944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在今广东广州市城区南部。《清一统志·广州府》:五羊驿“在番禺县南三里官渡头,明洪武二年设。本朝(清)乾隆二十年裁”。
唐天宝元年(742)改唐兴县置,属江华郡(后改道州)。治所即今湖南宁远县。五代梁改延昌县,后唐同光初复名延唐县。后晋天福七年(942)改名延喜县。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唐兴县置,治今湖南省宁
一名岑公洞。在今四川万县市南隔江一里。《舆地纪胜》卷177万州:岑公岩“在大江之南。广六十余丈,深四十余丈。一石岩溜,盘结状若华盖,左为方池,有泉涌出岩簷,遇盛夏注水如帘松篁藤萝,蓊郁葱翠,真神仙窟。
南朝梁改安乐县置,属江阳郡。治所即今四川合江县。北周保定四年(564)改为合江县。南朝梁改安乐县置,治今四川省合江县。属江阳郡。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改置合江县。
即浪噶子。今西藏浪卡子县。清乾隆 《卫藏通志》 作 “拉噶孜”。
自今河北邯郸市至磁山。全长50公里。为平汉铁路(今京汉路)支线。 日伪于1943—1944年修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