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阳县

武阳县

①战国末秦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十五里双河乡平获村与五一村交界处。西汉太初四年 (前101) 为犍为郡治。《后汉书· 岑彭传》: 建武十一年 (35),岑彭破公孙述将侯丹于黄石,“因晨夜倍道兼行二千余里,径拔武阳”。即此。南朝梁改为犍为县。

②南朝宋改南武阳县置,属泰山郡。治所即今山东平邑县。北魏属东泰山郡。隋开皇十六年 (596)改颛臾县。

③北魏置,为襄城郡治。治所在今河南西平县西南。北齐为文城郡治。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吴房县。

④北魏改东武阳县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山东莘县西南朝城镇。北齐废。北周复置。唐贞观十七年(643) 废。天祐三年 (906) 改朝城县复置,属魏州。五代唐仍改朝城县。

⑤北周保定三年 (563) 置,为沉犀郡治。治所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岷江东岸。隋开皇三年(583) 改为犍为县。

⑥隋开皇初改内陶县置,属陇西郡。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三台乡。十年 (590) 改名陇西县。

⑦唐龙朔二年 (662) 于废临牂县置,属融州。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六十里黄金镇武阳附近。北宋熙宁七年 (1074) 废。

⑧唐天授二年 (691) 改鄣县置,属渭州。治所在今甘肃漳县西南五里。神龙初复名鄣县。


古县名。(1)秦以武阳邑置,治今四川省彭山县东北江口镇。西汉属犍为郡,东汉为犍为郡治。南朝梁改为犍为县。(2)南朝宋改南武阳县置,治今山东省平邑县。属东泰山郡。北周属琅邪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颛臾县。(3)北魏改东武阳县置,治今山东省莘县西南朝城。属阳平郡。北齐废。北周复置。隋属武阳郡。唐初属魏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入临黄、莘县二县。天祐三年(906年)改朝城县复置武阳县,五代唐复名朝城县。(4)北周置,治今四川省犍为县。为沈犀郡治。隋开皇三年改犍为县。(5)隋开皇初改桓道县置,治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属陇西郡。十年改陇西县。(6)唐龙朔二年(662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北武阳。属融州。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废入融水县,为武阳镇。


猜你喜欢

  • 瓦述毛丫长官司

    简称毛丫土司。清雍正七年(1729)置,属里塘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理塘县西北毛丫沟。宣统三年(1911)改属巴安府。民国改流。

  • 向吴亭

    在今江苏镇江市城南。唐陆龟蒙诗“秋来懒上向吴亭”,即此。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部。唐陆龟蒙诗“秋来懒上向吴亭”,即此。

  • 孟诸台 (臺)

    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50虞城县: 孟诸台 “县境古孟诸之地也。台因以名”。

  • 三义镇

    即三汊镇。在今江苏泗阳县东南三岔。《明史·河渠志二》:万历四年(1576),御史陈世宝言:“河自桃源三义镇历清河县北,至大河口会淮入海。”《清一统志·淮安府二》:三义镇巡司“旧名三汊镇。在桃源县东三十

  • 庄公台

    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北八里。《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前661),“初,公筑台,临党氏”。即此。《方舆纪要》卷32曲阜县:庄公台“《志》云,在县东北八里”。

  • 马村河

    在今河北高碑店市西南。《宋史·河渠志五》:咸平五年(1002),修塘堤拥鲍河开渠入顺安军、威鲁军,诏莫州部署石普并护其役,“引军壁马村以西,开凿深广,是以张大军势”。《方舆纪要》卷12新城县:马村河“

  • 竹岭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百里。《水经·渭水注》:“竹岭水出南山竹岭,二源同泻,东北入藉水。”《资治通鉴》:东晋元兴三年(404),西秦“乞伏乾归与仇池杨盛战于竹岭”。即此。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东晋义熙十二年

  • 白水泺

    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黄旗海。《辽史·天祚皇帝纪》:保大三年(1123),金“遣兵邀战于白水泺,赵王习泥烈、萧道宁皆被执”。即此。古湖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黄旗海。《辽史·天祚帝

  • 毛夕里

    亦作勿斯离、木发里、麻呵斯离。即今伊拉克北部摩苏尔。《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毛夕里”。

  • 白苹洲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南一里许苕溪中。《寰宇记》卷94乌程县:白苹洲,“洲上有鲁公颜真卿芳亭,内有梁太守柳恽诗,云:‘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因以为名”。唐顾况有《白苹洲送客》诗。今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