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沽镇
在今天津市汉沽区,位于蓟运河东岸。清属宁河县,有把总驻此。1949年解放后析置汉沽镇(县级)。1954年改设汉沽市。1962年撤销汉沽市,改设汉沽区,划归天津市管辖。
旧镇名。1949年改汉沽特区置(县级),治今天津市汉沽区。1954年撤销,改设汉沽市。原属河北省,1958年划归天津市。
在今天津市汉沽区,位于蓟运河东岸。清属宁河县,有把总驻此。1949年解放后析置汉沽镇(县级)。1954年改设汉沽市。1962年撤销汉沽市,改设汉沽区,划归天津市管辖。
旧镇名。1949年改汉沽特区置(县级),治今天津市汉沽区。1954年撤销,改设汉沽市。原属河北省,1958年划归天津市。
①唐开元四年(716)置,属幽州。治所在今河北三河市东三里。因地近七渡、鲍丘、临泃三水而名。五代初废,后唐长兴三年(932)复置,移治今三河市。辽属蓟州。金属通州。清属顺天府。民国初属直隶京兆地方。1
在今广西隆安县东南十里。明 《徐霞客游记》 卷4上: “按 《百粤志》 记隆安有金榜山,合沓如城。余至邑问之,无有知者。” 《清一统志·南宁府一》: 金榜山 “俗名挂榜山,又名野岜山。峭壁耸拔。有三层
又作庱亭。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五十里,与丹阳市接界处。《三国志·吴书· 吴主传》: 建安二十三年 (218),“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晋书·苏峻传》: 东晋咸和三年 (328) 苏峻作乱,峻将
在今黑龙江哈尔滨市道里松花江畔兆麟公园内。李兆麟(1908—1946),原名李超兰,化名张寿篯,奉天辽阳小荣官屯(今属辽宁灯塔)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曾任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
(臺)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桓谭新论》: 元帝远求方士、汉中送道士王仲都,置于昆明池北昆明池观。《水经·渭水注》: “泬水又北径长安城西,与昆明池水合。水上承池于昆明台,故王仲都所居也。” 杨守敬注
唐武德四年 (621) 析春州置,治所在铜陵县(今广东阳春市东北)。次年废。万岁通天二年(697) 复置,长安中又废。开元十八年 (730) 复置,治所在富林县 (今广东云浮市西南富林镇)。天宝元年
明正统五年(1440)筑,在今河北怀安县(柴沟堡镇)西四十里西洋河村。《方舆纪要》卷18万全右卫:西阳河堡“堡为宣镇极西,西北与大同平远堡接壤。两面皆边,最称冲要”。
在今福建明溪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8归化县: 腾云嶂在 “县东南九十里。高约五百丈,周百里,其形如盖”。
北宋英宗赵曙的陵墓。一在今河南巩义市南孝义镇和义沟村北。东去永昭陵一里许。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临汾市东北。或说在今临汾市北高河村。《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前636)二月,公子重耳返晋,“使杀怀公于高梁”。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临汾市东北。《左传》僖公九年(前65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