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江口

江口

①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北江口镇。明初移迎仙寨巡司治此。

②即大黄江口。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北五十里江口镇。清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后,东进攻占其地。


(1)古地名。在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北。明初于此改建迎仙寨巡检司。(2)集镇名。(1)在湖北省枝江市东部、长江北岸。属枝江市区。人口1万。为原江口镇人民政府驻地。为市境古镇。因昔为沮漳河入长江之口,故名。清初设江口塘,后改巡检司。1945年后为枝江县临时治所,1949年设镇,1952年前为枝江县治。产蔬菜、稻、棉花。为市轻纺工业中心,有床单、棉纺、鞋帽、服装、刺绣、硅酸盐制品、酿酒、机械、草制工艺品等厂。为市东部农副产品集散地。318国道经此。濒长江有码头。古迹有三佛寺。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西南部。江口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400。当洛清江入柳江汇口处,故名。产稻、甘蔗、花生、木薯、豆类等。特产橙,曾为贡品。有淀粉、造纸等厂。集市繁盛。其地势险恶,为军事要塞,农民起义军李文茂曾设防锁江,挫败清军于此。有公路通雒容、柳州。


猜你喜欢

  • 新沟

    在今山东曹县北。《水经·瓠子河篇》: “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东至济阴句阳县为新沟。”今皆涸。

  • 阳北县

    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由阳城县北部析置,治大宁(今山西阳城县北大宁)。1945年4月撤销,与阳南县合并,复置阳城县。旧县名。太岳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山西省阳城县北部析置。以位县北得名。治今阳城县

  • 沙尔池

    当在今青海天峻县境。《清史稿·地理志》青海和硕特部北右末旗:“牧地在布喀河源沙尔诺尔之西。”民国许公武《青海志略》:“沙尔池在和硕特北左翼旗东境,当拜王都岭之东麓,周六十余里,东流汇于布喀河。一名善池

  • 因沁插汉池

    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东南。《清一统志·科尔沁》:合河“蒙古名和尔。……又东经右翼前旗、后旗地,入因沁插汉池”。

  • 陶州

    金贞祐三年 (1215) 七月,改孟津县置,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同年十二月废,仍为孟津县。金贞祐三年(1215年)改孟津县置,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属南京路。辖境约今河南孟津县一带。寻废。

  • 鹑觚县

    本西汉鹑孤县,东汉改为鹑觚县,属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灵台县东北。《太平御览》 卷164引 《周地图记》 曰: “秦使蒙恬北筑长城,又于北原筑城,以觚奠酒而祭,有鹑飞止觚上,因以名县。”西魏大统中移治今

  • 涌 (湧) 泉河

    在今河北遵化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1遵化县: 涌泉河 “湖不甚广,而泉水澄渟不竭。徐贞明曰: 县西南平安城及沙河铺、涌泉湖、韭菜沟、上素河、下素河,皆利于耕屯处也”。

  • 广晋镇

    北宋置,属穰县。在今河南邓州市境。

  • 大鄣山

    古三天子鄣山主峰。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六十里,南接歙县,东接浙江临安县界,为县境镇山。《山海经·海内南经》:“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郭璞注:“今在新安歙县东,今谓之三王山,浙江出其边也。”《寰宇记》卷

  • 辛庄子

    即今河北宣化县东南十六里辛庄子乡。清乾隆《宣化府志》卷10宣化县:东路有新庄子。同治《畿辅通志》卷52宣化县图:东南有辛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