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东道

河东道

①唐贞观元年 (627) 因山川形便,分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地区置。为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辖境相当今山西全省及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间地。开元以后治蒲州 (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乾元元年 (758) 废。

②明置,属山西省。驻蒲州 (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清辖蒲州、平阳两府及解、隰、霍、绛四州。嘉庆中移驻安邑县运城 (今山西运城市),兼管河东盐法。1912年废。1914年复置,1928年又废。


(1)唐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贞观元年(627年)置,开元以后治蒲州(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及河北省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地。乾元元年(758年)废。(2)明置,驻蒲州。属山西省。清辖平阳、蒲州二府,霍、解、绛、隰四州,兼管河东盐法。嘉庆间移驻安邑县运城(今山西运城市)。1912年废。1914年复置,1928年又废。(3)1913年2月置,治安邑县运城(今山西运城市)。属山西省。辖安邑、临汾、洪洞、浮山、乡宁、岳阳(1914年6月改名安泽)、曲沃、翼城、太平(1914年1月改名汾城)、襄陵、吉县、永济、临晋、虞乡、荣河、万泉、猗氏、解县、夏县、平陆、芮城、新绛、垣曲、闻喜、绛县、稷山、河津、霍县、汾西、灵石、赵城、隰县、大宁、蒲县、永和等县。辖区约当今山西省永和、隰县、汾西、灵石等县以南,霍州、古县、安泽、浮山、翼城、垣曲等市县以西地区。1914年6月袭置河东道。1916年4月移治安邑(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安邑)。辖县以及今辖区不变。1927年废。


猜你喜欢

  • 大同右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建文四年(1402)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七年(1409)徒治定边卫城(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四十五里右玉城镇)。清顺治七年

  • 茂林镇

    即今吉林双辽县西北茂林镇。民国 《东北年鉴》: 四洮铁路谈家堡站下一站为茂林站。(1)在吉林省双辽市西北部。面积304平方千米。人口4.18万。镇人民政府驻茂林,人口 6710。1949年为茂林区,1

  • 吴泽陂

    即大陆泽。在今河南获嘉县、辉县市、修武县交接处。《水经·清水注》 引《魏土地记》曰:“修武城西北二十里有吴泽陂,南北二十许里,东西三十里。”

  • 蛮洒冈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太平街附近。天启《滇志》 卷30干崖宣抚司: “同知刘汉佐居蛮洒冈,经历廖氏居雷弄冈,知事管勋奇居猛语冈,刘、管、廖皆华人,以功授者。”

  • 乐城县

    ①三国蜀汉置,属巴郡。治所在今四川江津市西油溪镇,一说在重庆市东北洛碛镇。延熙十七年(254)废入江州县。②三国魏改乐成县置,为河间郡治。治所在今河北献县东南十六里。西晋为河间国治。北魏太和十一年(4

  • 成乐县

    西汉置,为定襄郡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古城。东汉属云中郡。东汉末废。古县名。“成”一作“盛”(《魏书·序记》)。西汉置,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为定襄郡治。东汉初改属云

  • 疑陵

    在今广东中山市南二十里寿星塘。相传宋端宗葬于此。《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香山县 “北台山” 条: “ 《野史》,宋端宗崩于舟中,葬寿星塘。今塘侧有陵迹五处,盖遗臣马南宝所筑疑冢也。其地亦名坟头冈。

  • 孟庙

    在今山东邹城市南关。为历代祭祀孟子的祠庙。孟子 (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县人。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北宋景祐四年 (1037) 始于四基山孟子坟旁建庙,宣和三年 (1

  • 五虎涧

    在今山西垣曲县南六十五里五福涧村。黄河渡口。明嘉靖时置千总于此。又名五福涧。即今山西省垣曲县南五福涧。为古黄河津渡,明嘉靖时置千总于此,以防矿徒。

  • 绥芬府

    清宣统元年 (1909) 升绥芬厅置,属吉林省。治所在宁古塔城 (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宁安、牡丹江、海林三市及穆棱、东宁二县地。二年 (1910) 改名宁安府。清宣统元年(19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