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泰州

泰州

①北魏延和元年 (432) 改雍州置,治所在蒲坂县 (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五里蒲州镇东南)。辖境相当今山西永济、万荣、临猗等市县地。太和中废。东魏天平中复置。北周明帝二年 (558) 改为蒲州。

②唐武德元年 (618) 改汾阴郡置,治所在汾阴县 (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村)。辖境相当今山西河津、万荣等县地。二年 (619) 移治龙门县 (今山西河津市西),贞观十七年 (643) 废。

③唐贞观七年 (633) 改燕州置,治所在宁风县 (今广西藤县西北太平镇)。八年 (634) 复改为燕州。

④五代唐天成三年 (928) 置,治清苑县 (今河北保定市)。后废。

⑤五代南唐升元元年 (937) 置,治所在海陵县(今江苏泰州市)。《舆地纪胜》 卷40泰州: “相传以为取通泰之义。” 辖境相当今江苏泰州、姜堰、如皋、泰兴、兴化等市地。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为泰州路,二十一年 (1284) 复为泰州,属扬州路。辖境缩小。明洪武初省海陵县入州,属扬州府。清不辖县。1912年改为泰县。

⑥辽置,属延庆宫。治所在乐康县 (今吉林洮南市东北洮儿河北岸城四家子村)。辖境相当今吉林洮南、白城二市,镇赉县及黑龙江泰来县地。金承安三年 (1198) 移治长春县 (今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西北塔虎村)。元改为泰宁路。


(1)北魏延和元年(432年)置,治蒲坂县(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万荣、临猗、永济等县市地。太和中省。东魏天平初复置。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改为蒲州。(2)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汾阴郡置,治汾阴县(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二年徙治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市)。辖境相当今万荣、河津等县市地。贞观十七年(643年)省。(3)五代南唐昇元元年(937年)置,治海陵县(今江苏泰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泰州、泰兴、盐城、兴化、如皋等地。南宋以后辖境缩小。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泰州路,二十一年复改为州。属扬州路。元末迁治新城(今泰州市北)。明初还旧治。洪武初以州治海陵县省入。属扬州府。清不辖县。1912年改为泰县。(4)辽置,治乐康县(今吉林洮南市东北城四家子,一说今黑龙江泰来县西北塔子城)。属上京道。辖境约当今吉林省洮南市、白城市及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南部地。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省。承安三年(1198年)复置,移治长春县(今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西北塔虎城)。金末废。


猜你喜欢

  • 和阗直隶州

    清光绪八年 (1882) 置,属甘肃省。治所在额里齐城 (今新疆和田市)。辖境相当今新疆和田市及和田、墨玉、于田、洛浦、民丰等县地。十年 (1884) 属新疆省。1913年改为和阗县。1959年改名和

  • 千金湖

    在今湖北洪湖市东。《方舆纪要》卷77沔阳州:千金湖“在州南二百里。其相接者曰乌流湖、曰黄蓬湖”。

  • 林管山

    在今山西广灵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44广灵县: 林管山在 “县西南四十里。下有泉,名百家泉,流入壶流河。上有勒汉寨”。

  • 河口县

    清宣统三年 (1911) 置,属康定府。治所在今四川雅江县雅砻江东岸河口乡。1913年改为雅江县。(1)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治今四川省雅江县。属康定府。1913年改名雅江县。(2

  • 黄崖堡

    在今河北滦平县南。《清一统志 ·承德府》 “黄崖堡” 条引 《方舆纪要》 曰: “水出古北口外,自大、小黄崖流入密云县境”; 又引 《畿辅志》曰: 墙子岭关 “北为大黄崖,又稍北为小黄崖,皆有堡”。

  • 广平墟

    在今广西苍梧县东南广平镇,接岑溪县界。清设外委戍守。

  • 沧溪县

    即今四川苍溪县。《元史·世祖纪》:至元十二年(1275),“西川沧溪知县赵龙遣间使入宋,敕流远方,籍其家”。

  • 甾川国

    一作菑川国。西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分临淄郡置,封齐悼王子贤为菑川王,都剧 (今山东寿光市南三十里)。东汉并入北海国。又称菑川国。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临淄郡东部置,以封悼王子贤,治剧县(今

  • 五桥泽

    在今河北临漳县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年(385),刘牢之进兵至邺,后燕慕容垂北遁,“牢之追及垂于董唐渊,……疾趋二百里,至五桥泽,争燕辎重,垂邀击,大破之”。即此。在今河北省广宗县东。《资治通鉴

  • 大浦

    即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大浦镇。陇海铁路有支线通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