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宿府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改温宿州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阿克苏市。辖境相当今新疆阿克苏、温宿、拜城等市县及阿瓦提县部分地。1913年废。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升温宿州置,治今阿克苏市。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阿瓦提、阿拉尔、温宿、拜城等市县。1913年废,以旧府治地置阿克苏县。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改温宿州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阿克苏市。辖境相当今新疆阿克苏、温宿、拜城等市县及阿瓦提县部分地。1913年废。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升温宿州置,治今阿克苏市。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阿瓦提、阿拉尔、温宿、拜城等市县。1913年废,以旧府治地置阿克苏县。
在今黑龙江哈尔滨市南岗东大直街5号。1924年由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四十四传弟子建。分主院、东跨院、西跨院三部分。主院有四重大殿,即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和藏经楼。天王殿前方左右为钟鼓楼。该寺为黑龙
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十里,南通浍河。清光绪重修 《安徽通志》 卷30: 紫芦湖 “产紫芦”。故名。
在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南大海中。《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三汲山“在县东南大海中。又东有小镬、中镬、大镬三山, 皆在大洋中,相去数十里”。清道光《阳江县志》卷1:三汲山“在海陵南十里。屹立海中,形类
在今辽宁盖州市东南。《方舆纪要》卷37盖州卫:灶突山“在卫东南十五里。群山环绕,中有孤峰特起,若灶突然”。
即古之松江。今江苏南部及上海市西部的吴淞江。为太湖最大支流。《吴地记》: “松江,一名松陵,又名笠泽。”
①即新生洲。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三十里。《宋史· 贾似道传》: 南宋景定元年 (1260),“大元兵拔砦而北,留张杰、阎旺以偏师候湖南兵。明年正月,兵至,杰作浮梁新生矶,济师北归”。即此。②在今湖北蕲春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升邛部州置,属建昌府。治所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附近古城。后仍为邛部州。
东汉改三绛县置,属越巂郡。治所在今云南元谋县北八十二里金沙江北姜驿。西晋废。东晋复置,仍属越巂郡。南朝宋废。古县名。东汉以三绛县改置,治今云南省元谋县北。属越嶲郡。后废。东晋复置,旋又废。
商、周邑。春秋为卫地。在今河南卫辉市东北。《左传》: 隐公五年 (前718),“郑人侵卫牧”。杜注: “牧,卫邑。”古邑名。又作坶。或谓即牧野。商、春秋邑。在今河南省卫辉市东北。春秋时属卫。《左传》隐
①南朝梁天监五年 (506) 置,治所在河南城 (今河南新野县东北)。寻废。②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南阳县 (今河南南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南阳市及南阳、唐河二县地。八年 (625) 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