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封国。姬姓。在今河南陕县老城东北侧。春秋时为晋邑。《左传》: 僖公三十年 (前630),郑烛之武见秦伯曰: “许君焦、瑕,朝济而设版焉。” 杜注: “焦、瑕,晋河外五城之二邑。”战国属魏。《史记·魏世家》: 襄王五年 (前314),秦 “围我焦、曲沃”。《正义》 引 《括地志》 云: “故焦城在陕县东北百步古虢城东北隅,周同姓也。”《汉书·地理志》 弘农郡陕县: “有焦城,故焦国。”

②西周初封国,姜姓。即今安徽亳州市。《史记·周本纪》: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 春秋为陈邑。《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637),楚成得臣帅师伐陈,“遂取焦、夷,城顿而还”。秦置谯县。《史记·周本纪》 裴骃 《集解》 误作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


古国名。(1)西周初封国。姜姓。在今安徽省亳州市。《史记·周本纪》:“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春秋为陈邑。《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前637年):楚成得臣帅师伐陈,“遂取焦、夷,城顿而还”。秦置谯县。《史记》裴骃《集解》误以为在今河南省陕县西。(2)周初封国。姬姓。春秋属晋,战国属魏,后又属秦。在今河南省陕县西。因焦水而得名。《左传》僖公三十年(前630年):烛之武见秦伯曰:“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杜注:“焦、瑕,晋河外五城之二邑。”《史记·魏世家》:襄王五年(前314年),秦“围我焦、曲沃。予秦河西之地”;《秦本纪》: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前313年),“樗里疾攻魏焦,降之”:皆即此。


猜你喜欢

  • 直渎山

    在今江苏南京市北,观音门外。宋 《景定建康志》 卷17: 直渎山 “在城北三十五里,傍有直渎洞,东西有水流入大江”。一说即观音山。嘉庆 《新修江宁府志》 卷6: “直渎山即观音门山,直渎即观音门水也。

  • 茂州

    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会州置,治所在汶山县 (今四川茂县)。《元和志》 卷32茂州: “以茂滋山为名。” 按 《旧唐书·地理志》、《舆地纪胜》、《方舆胜览》 均作茂湿山。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

  • 铁锁关

    ①即瞿唐关。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下。《方舆纪要》 卷 69 奉节县引 “王氏” 曰:“古之江关即今之瞿唐关,又谓之铁锁关,大都以守峡口之险。” 因以铁索断江而名。《资治通鉴》:唐天祐元年 (904)

  • 珲春副都统

    清光绪七年 (1881) 置,属吉林将军。治所在珲春城 (今吉林珲春市)。辖境相当今吉林珲春、延吉两市相邻地区。宣统元年 (1909)裁。

  • 句吴

    即吴国。《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 自号句吴。”“句”为吴语发声字。

  • 沙溪

    ①在今河北故城县北。《方舆纪要》卷13故城县:沙溪“一名南河。自(山东)武城县界流入,汇于县西之龙潭,又东北至(景)州境,注于千顷洼。春至则涸”。②闽江南源。在今福建省中部。上游九龙溪出武夷山,东流至

  • 三衢山

    在今浙江常山县北二十二里。《元和志》卷26:衢州“以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寰宇记》卷97常山县:三衢山,“《东阳记》云:山上有石,周回三百步”。在浙江省常山县中部。传昔有洪水自顶涌出,分三道而下,

  • 胜休县

    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北二十六里龙街。王莽时改名胜僰。三国蜀复名胜休,属建宁郡。西晋武帝时属兴古郡,永嘉五年 (311) 属梁永郡。南朝梁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

  • 北汝河

    元至正年间,分汝水上游东出㶏水(今沙河)入颍水,称北汝河。沙河支流。在河南省西南部。源出嵩县南外方山,经汝阳、汝州等县市,东南流到襄城县南入沙河。长250千米,流域面积 6080 平方千

  • 原庄堡

    在今河北巨鹿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5巨鹿县: 原庄堡在 “县西南十五里。往来所经,商旅辐集。旧有小城,可以守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