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阳河
在今河北万全县西城西河。《辽史·地理志》: 归化州有 “爱阳川”。《方舆纪要》 卷18万全都司: 爱阳河 “在炭山西北二十里。深仅尺许,中多浮草,性凉,宜牧马”。
在今河北万全县西城西河。《辽史·地理志》: 归化州有 “爱阳川”。《方舆纪要》 卷18万全都司: 爱阳河 “在炭山西北二十里。深仅尺许,中多浮草,性凉,宜牧马”。
明嘉靖六年 (1527) 设,属合浦县。即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公馆镇。清于此设把总驻防。
在今河南偃城县南。《方舆纪要》 卷47郾城县: “葛伯城在县南,相传古葛伯国也。” 《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二年 (817) 二月,“淮西行营奏克蔡州古葛伯城”。即此。在今河南省宁陵县东北。唐元和十二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即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兰固木。
即今广东中山市西侧石岐水道。上承横门水道,南流经市西,又南入磨刀门水入海。清光绪《广东图说》卷1:香山县有“石岐水”。
在今安徽和县西北。《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二年 (406),“桓石绥与司马国璠、陈袭聚众胡桃山为寇,刘毅遣司马刘怀肃讨破之”。胡注: “胡桃山当在历阳郡界。”
亦名邛水。即今四川荥经、天全二县境之荥经河。《元和志》卷32荣经县:“邛来水,东流经县北三里。”
又名大奚山。即今香港西南大屿山(大濠岛)。清在岛上分别设置东涌口汛、大屿山汛,属大鹏营管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西南部、珠江口东侧。又称大濠岛,古称大奚山、大鱼山。面积141.6平方千米,是香港最大的岛屿
亦作渌峒。北宋置,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即今广西靖西县西三十五里禄洞乡。元属镇安路。《元史·外夷传 ·安南》: 皇庆二年 (1313),交阯军“陷禄洞、知洞等处,虏生口孽畜及居民赀产而还”。即此。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瀛州乡大坑口村。古称龙川。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现存多为清代建筑。三进七开间,梁柱、额枋、隔扇窗等均饰有人物、花卉、鸟虫等图案的木雕,为同类建筑中所不多见。
又名旴水、汝水、武阳水、建昌江、临川江。在今江西东部。源出广昌县南驿前镇,北流经临川市,到王家洲分为两支:一从南昌入赣江,一自八字脑入鄱阳湖。后抚河堵口,主流改道,经青岚湖入鄱阳湖。因水经临川市,为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