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舟沙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崇明县 “平洋沙” 条下: “嘉靖三十四年,倭自常熟三丈浦遁出海,太仓知州熊桴邀击之于登舟沙,贼走吴淞江。《海防考》: 登舟沙为福山、白茅之门户。”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崇明县 “平洋沙” 条下: “嘉靖三十四年,倭自常熟三丈浦遁出海,太仓知州熊桴邀击之于登舟沙,贼走吴淞江。《海防考》: 登舟沙为福山、白茅之门户。”
唐永徽元年 (650)置,属振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东北。《舆地纪胜》 卷127吉阳军引 《元和志》 云: “在落屯洞,因以为名。” 五代南汉时废。古县名。唐永徽元年(650年)置,治今海南省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新昌县置,属瑞州路。治所即今江西宜丰县。明洪武初降为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新昌县为州,治今江西省宜丰县。属瑞州路。辖今江西省宜丰县地。明洪武初复降为新昌县。
即今贵州赫章县。明初置递运所于此。清代称为赫章。
①西周时周人称周故土以东之地为东土。《尚书·康诰》:“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国语·郑语》:“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注:“东土,陕以东也。”②佛教徒称中国为东土,盖对印度而言,
在今广东雷州市南。《清一统志·雷州府》:安海井“在海康县城南。唐上元间浚。又有石神井,在县城西。宋郡守戴之邵品水, 以石神为第一, 安海次之”。
1914年由豫南道改置,属河南省。治信阳县(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约当今河南伏牛山、沙河、洪河、维河以南地区。1927年废。1914年6月由豫南道改名,治信阳县(今河南信阳市)。属河南省。辖信阳、南阳、
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南麦城。《水经·漳水注》:“漳水又南径当阳县,又南径麦城东。王仲宣登其东南隅,临漳水而赋之。”一说在当阳县城(今当阳市)。《文选》卷20王仲宣《登楼赋》注引盛弘之《荆州记》谓为当阳城楼
一名日铸岭。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三十里。宋欧阳修《归田录》卷1:“草茶盛产于两浙。两浙之品, 日注第一。”
亦作屈烈儿河、屈烈河。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之归流河。为洮儿河支流。《方舆纪要》 卷18大宁卫: 屈烈儿河 “永乐十二年大驾北征,以兀良哈附阿鲁台为边患,移军击之,大败之于屈烈儿河东北深谷中,三
北宋雍熙二年 (985) 改两浙西、南路置,治所在福州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置福建行中书省。北宋雍熙二年(985年)改两浙西、南路置,治福州(今福建福州市